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选题意义及构想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思路及难点 | 第8页 |
1.1.3 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1.2.1 关于佛教文化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2 佛教与现代化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3 佛教自身文化建设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4 关于新疆宗教文化社会环境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3.1 论文的研究重点 | 第13页 |
1.3.2 论文的研究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2 西圣观音寺历史及文化背景 | 第14-17页 |
2.1 历史沿革 | 第14页 |
2.2 文化背景 | 第14-17页 |
3 西圣观音寺文化转型及特点 | 第17-28页 |
3.1 转变文化功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| 第17-20页 |
3.1.1 社会文化发展提出的新需求 | 第17-19页 |
3.1.2 转变文化功能的实践 | 第19-20页 |
3.2 文化功能转变的实践内容及现状 | 第20-28页 |
3.2.1 整饬僧团实现宗教活动正规化 | 第20-22页 |
3.2.2 联络教内文化力量形成源头活水 | 第22-23页 |
3.2.3 培养僧才扩大寺院文化队伍 | 第23页 |
3.2.4 接待访客形成社会文化小气候 | 第23-25页 |
3.2.5 对外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网络 | 第25页 |
3.2.6 与时俱进增强现代化功能 | 第25-28页 |
4 西圣观音寺文化建构的意义及思考 | 第28-36页 |
4.1 加强了寺院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| 第28-31页 |
4.1.1 使寺院文化活动与社会文化活动联系更紧密 | 第29页 |
4.1.2 使寺院文化资源成为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| 第29-31页 |
4.2 文化建构中有待深入和提高之处 | 第31-36页 |
4.2.1 加强佛教文化本身的凝炼和深入 | 第31-33页 |
4.2.2 亟待强化僧才培养 | 第33-34页 |
4.2.3 与时俱进,不断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| 第34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1-42页 |
后记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