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1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2.1 费-托合成简介 | 第11-14页 |
2.2 Fe基费-托合成催化剂 | 第14-15页 |
2.3 Fe基催化剂上FTS机理的DFT研究进展 | 第15-21页 |
2.3.1 CO和H_2吸附以及活化 | 第16-17页 |
2.3.2 C_1加氢和偶联机理 | 第17-21页 |
第3章 χ-Fe_5C_2模型计算 | 第21-27页 |
3.1 引言 | 第21页 |
3.2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| 第21-23页 |
3.2.1 密度泛函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3.2.2 基组和赝势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2.3 使用的软件包简介 | 第23页 |
3.2.4 计算方法 | 第23页 |
3.3 结果和讨论 | 第23-27页 |
3.3.1 χ-Fe_5C_2晶胞模型 | 第23-24页 |
3.3.2 χ-Fe_5C_2晶面组成 | 第24-27页 |
第4章 χ-Fe_5C_2(510)表面上FTS机理 | 第27-51页 |
4.1 引言 | 第27页 |
4.2 计算方法和模型 | 第27-30页 |
4.2.1 计算方法 | 第27-28页 |
4.2.2 χ-Fe_5C_2(510)表面模型 | 第28-30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50页 |
4.3.1 CO活化机理 | 第30-37页 |
4.3.2 C_1物种加氢和偶联机理 | 第37-42页 |
4.3.3 碳链终止:C_(2+)物种加氢 | 第42-48页 |
4.3.4 链增长过程:C_(2+)物种的C+C偶联反应 | 第48页 |
4.3.5 CO在非洁净完美的χ-Fe_5C_2(510)表面上的解离 | 第48-49页 |
4.3.6 χ-Fe_5C_2(510)表面上C物种的FTS催化循环 | 第49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χ-Fe_5C_2表面结构对FTS机理和性能的影响 | 第51-69页 |
5.1 引言 | 第51页 |
5.2 计算方法和模型 | 第51-53页 |
5.2.1 计算方法 | 第52页 |
5.2.2 表面模型 | 第52-53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68页 |
5.3.1 表面几何结构特征分析 | 第53页 |
5.3.2 CO活化机理 | 第53-58页 |
5.3.3 CH_x(x=0-3)加氢和偶联机理以及CH_4的选择性 | 第58-66页 |
5.3.4 表面结构对C_(2+)加氢反应以及烯烃脱附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结论 | 第69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69页 |
6.3 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附录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