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·移动通信简介 | 第8-10页 |
·无线信道简介 | 第10-14页 |
·无线信道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·无线信道的小尺度衰落 | 第11-13页 |
·小尺度衰落信道分类 | 第13-14页 |
·OFDM的发展状况 | 第14-15页 |
·本章小结和全文主要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OFDM系统 | 第17-26页 |
·简介 | 第17-18页 |
·FFT-OFDM系统的处理过程 | 第18-19页 |
·OFDM系统中载波间的正交性 | 第19-21页 |
·IFFT和FFT操作 | 第21-22页 |
·循环前缀 | 第22-23页 |
·OFDM技术特点 | 第23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ICI成因及ICI消除方法 | 第26-36页 |
·频偏对OFDM系统接收端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·OFDM发送和接收端的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频偏对接收端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·载波间频率偏移产生ICI | 第29-30页 |
·ICI消除方法 | 第30-35页 |
·频域均衡法 | 第31-35页 |
·时域加窗法 | 第35页 |
·ICI自消除算法 | 第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时域加窗技术的ICI抑制方法 | 第36-48页 |
·OFDM接收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接收端性能评估 | 第37-39页 |
·SINR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误比特率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提出的接收窗及其优化 | 第39-45页 |
·二阶多项式窗函数 | 第40-41页 |
·窗参数的作用 | 第41-43页 |
·SOCW的优化 | 第43-45页 |
·数值计算与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基于改进的ICI自消除编码的ICI抑制方法 | 第48-57页 |
·ICI自消除编码的原理 | 第48-49页 |
·传统的ICI自消除编码 | 第49-51页 |
·改进的ICI自消除编码算法 | 第51-54页 |
·系统描述 | 第51-52页 |
·带有ICI的OFDM系统模型 | 第52页 |
·BER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改进的 ICI自取消算法 | 第53-54页 |
·数值计算与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57-59页 |
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57页 |
·展望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