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市经济管理论文

S公司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的分析与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4-30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轨道交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PPP投融资模式基础下的轨道交通发展热潮来临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发展的两大难题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地铁与物业联动开发模式逐步发展第18-19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PPP模式的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2-27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框架和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框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方法第28-30页
第2章 地铁行业状况简介第30-42页
    2.1 国内地铁建设和运营情况第30-34页
    2.2 S公司概况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S公司基本情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S公司业务情况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S公司参与国内地铁项目面临的问题第38-42页
第3章 国内外地铁项目主要开发模式分析第42-70页
    3.1 世界各地地铁开发模式简析第42-44页
    3.2 我国地铁开发主要模式第44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政府财政投融资模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市场化投融资模式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混合投融资模式第46-52页
    3.3 港铁的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第52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港铁公司的介绍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港铁的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分析第57-70页
第4章“港铁模式”成功原因的分析和借鉴第70-78页
    4.1“港铁模式”的盈利原因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土地出让与获取方式优势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“四同步”支持联动开发模式盈利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人流客流的成功互转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准确的业态定位第71-72页
    4.2“港铁模式”成功的原因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香港的特殊情况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港铁的角色定位和能力第73-75页
    4.3“港铁模式”在国内的效仿和借鉴情况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深圳地铁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上海地铁第76-78页
第5章 S公司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第78-99页
    5.1 国内效仿“港铁模式”瓶颈的分析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政治方面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经济方面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社会方面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技术方面第80-81页
    5.2 国内土地获取政策的比较分析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象征性挂牌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捆绑招标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特许经营模式第82-84页
    5.3 S公司的能力分析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国内领先的规划设计能力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完整的产业链优势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实现“港铁能力”的潜力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强大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第88-89页
    5.4 S公司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成功实现的条件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政治条件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同步条件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城市条件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团队条件第93-94页
    5.5 S公司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的内涵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以PPP投融资模式为基础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TOD理念与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有效结合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PPP与TOD及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模式的关系第97-99页
第6章 S公司关于杭海城际线项目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的分析第99-136页
    6.1 杭海城际线项目概况第99-100页
    6.2 基于TOD理念对杭海城际线沿线站点的土地分析和规划建议第100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沿线城镇背景调研第100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沿线站点土地情况和规划建议第107-116页
    6.3 对杭海城际线沿线站点用地需求的预测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分析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沿线人口导入分析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沿线站点土地需求的预测第118-120页
    6.4 对杭海城际线沿线站点土地开发的建议和测算第120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沿线站点拆迁面积整理第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沿线站点土地一级开发的建议和测算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沿线站点土地二级开发的建议和测算第124-130页
    6.5 对杭海城际线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的测算第130-13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成本测算第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现金流量测算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收益测算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的增量税收测算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“地铁+物业”联动开发现金流量测算第133-134页
    6.6 基于PPP模式对杭海城际线联动开发操作模式的搭建第134-136页
结论第136-137页
参考文献第137-14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3-144页
致谢第144-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决定的效力问题研究
下一篇:董事会自治及限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