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

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及改善对策评估
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1章 绪论第20-34页
    1.1 立题背景与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概述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低收入人群出行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机理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交通政策及预期效果评价研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7-28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第28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理论基础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基于态度-行为模型的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机理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改善对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改善对策效果评估方法第30页
    1.5 研究技术路线和组织结构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技术路线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论文组织结构第32-33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2章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理论基础第34-60页
    2.1 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分析理论基础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于活动的行为理论基础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分析方法的特点第36-37页
    2.2 非集计模型理论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离散选择模型理论基础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NL模型的导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MNL模型的标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MNL模型的检验第42-44页
    2.3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参数估计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模型拟合优度评价指标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程第50-51页
    2.4 支持向量机理论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分类器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最优化求解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对偶问题求解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核函数第55-5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7-60页
第3章 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特征第60-82页
    3.1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调查方案设计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出行链数据处理与出行链提取程序设计第62页
    3.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调查城市数据说明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低收入通勤者的界定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低收入通勤者的家庭-个人属性特征第64-65页
    3.3 基于单次出行的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特征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总体分布特征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出行时耗下的出行方式选择特征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出行目的下的出行方式选择特征第67-68页
    3.4 基于出行链的通勤者出行方式链特征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出行方式选择连续性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出行方式选择转换性第69-71页
    3.5 出行方式特征与居民属性的相关关系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不同家庭属性下出行特征的差异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同个人属性下出行特征的差异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不同活动属性下出行特征的差异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居民属性与出行链特征的关系第77-81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4章 基于态度-行为模型的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机理第82-108页
    4.1 研究目标和思路第82页
    4.2 主观态度的构建及指标特征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主观态度的构建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样本统计特征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观态度指标特征第86-88页
    4.3 态度-行为模型的设定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多指标多原因(MIMIC)模型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离散选择(MNL)模型第91-92页
    4.4 MIMIC模型的估计第92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结果分析第92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主观态度的特征第97-99页
    4.5 离散选择模型的估计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模型比选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结果分析第101-10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05-108页
第5章 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改善对策第108-132页
    5.1 基于主观态度的差异化需求满足对策第108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研究思路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边际效应和弹性理论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满足差异化需求的出行改善对策第111-115页
    5.2 基于机动性提升的有效供给提供对策第115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研究思路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公交出行样本社会经济属性特征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基于主观态度的市场细分模型第118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细分子市场的特征分析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公交出行改善对策第130-131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131-132页
第6章 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改善对策效果评估方法第132-154页
    6.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一维敏感性评估方法第132-133页
    6.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出行方式选择预测第133-14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建模流程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交叉验证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参数寻优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模型标定及预测结果第136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与MNL模型预测能力对比第140-143页
    6.3 基于一维敏感性分析的出行对策效果评估第143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一维敏感性分析第143-14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效果预测评估结果第145-150页
    6.4 不同目标导向的交通政策制定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基于绿色出行分担率最大化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基于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最大化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交通政策制定建议第15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52-154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4-162页
    7.1 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第154-157页
    7.2 主要创新点第157-160页
    7.3 研究展望第160-162页
致谢第162-164页
参考文献第164-18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第180-182页

论文共1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容量测评的商业模式性能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
下一篇:新型荧光碳基纳米点、贵金属簇的制备、表征及其传感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