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公共图书馆功能空间的构建与组织研究--以苏州第二图书馆建筑设计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上篇:实践项目文本图件 苏州第二图书馆项目设计 | 第9-42页 |
下篇:工程设计研究报告 | 第42-10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43-5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43-4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4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43-44页 |
1.2 研究对象界定 | 第44-45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45-49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45-47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47-49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49-5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4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49-50页 |
1.4.3 研究框架 | 第50-53页 |
第二章 当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定位 | 第53-67页 |
2.1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| 第53-55页 |
2.2 公共图书馆的当代特色 | 第55-59页 |
2.2.1 信息的数字化 | 第55-58页 |
2.2.2 文化的消费化 | 第58-59页 |
2.3 当代公共图书馆的要素变化 | 第59-61页 |
2.3.1 处理对象的改变-实体虚体资源共存 | 第60页 |
2.3.2 使用主体的改变-大众群体取代精英阶层 | 第60-61页 |
2.4 当代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更新 | 第61-66页 |
2.4.1 信息化的媒体机构 | 第61-62页 |
2.4.2 大众化的文化空间 | 第62-63页 |
2.4.3 都市化的开放场所 | 第63-6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三章 当代公共图书馆功能空间的构建与组织研究 | 第67-89页 |
3.1 功能空间的当代特征 | 第67-69页 |
3.1.1 行为需求的复杂化 | 第67-68页 |
3.1.2 功能空间的复合化 | 第68-69页 |
3.1.3 领域关系的模糊化 | 第69页 |
3.2 阅览功能区的优化构建 | 第69-76页 |
3.2.1 阅览空间的高效分级 | 第69-71页 |
3.2.2 阅读环境的丰富营造 | 第71-74页 |
3.2.3 藏书空间的脱离布置 | 第74-76页 |
3.3 公共活动区的强化构建 | 第76-81页 |
3.3.1 当代需求的多项整合 | 第76-78页 |
3.3.2 衍生功能的多元构成 | 第78-79页 |
3.3.3 公共区域的整体营造 | 第79-81页 |
3.4 功能空间的适应组织策略 | 第81-87页 |
3.4.1 集约化组织 | 第81-84页 |
3.4.2 延展化组织 | 第84-85页 |
3.4.3 中心化组织 | 第85-8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7-89页 |
第四章 苏州第二图书馆功能空间的构建与组织研究 | 第89-99页 |
4.1 项目概述 | 第89-92页 |
4.1.1 区位分析 | 第89-90页 |
4.1.2 整体定位 | 第90页 |
4.1.3 形态策略 | 第90-91页 |
4.1.4 场所营造 | 第91-92页 |
4.2 功能空间的整体构建特征 | 第92-93页 |
4.2.1 平面到立体的功能转化 | 第92-93页 |
4.3 功能空间的分项构建研究 | 第93-97页 |
4.3.1 阅览功能部分 | 第93-95页 |
4.3.2 仓储功能部分 | 第95-96页 |
4.3.3 文化设施部分 | 第96-97页 |
4.4 小结与思考 | 第97-99页 |
结语 | 第99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3页 |
图片索引 | 第103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