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8页 |
一、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基本案情及相关法律问题 | 第8-10页 |
·基本案情 | 第8页 |
·本案争议焦点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本案相关法律问题的法理分析 | 第10-19页 |
·通讯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法理分析 | 第10-14页 |
·侵权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| 第10-11页 |
·对本案的法理分析 | 第11-14页 |
·通讯公司行为是否违约的法理分析 | 第14-19页 |
·违约责任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通讯商违约责任的认定及应当采取的责任原则 | 第15-16页 |
·通讯商责任承担及免责事由 | 第16-19页 |
第三章 结合本案提出解决垃圾短信问题的建议 | 第19-24页 |
·规范、引导通讯商的广告短信发送行为 | 第19-20页 |
·发送广告短信之前必须先经手机用户同意 | 第19页 |
·要对广告短信的发送时间和发送次数进行限制 | 第19-20页 |
·加强垃圾短息的立法,明确通讯商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| 第20-21页 |
·要从法律上给"垃圾短信"一个完整、明确的定义 | 第20页 |
·要明确广告商、通讯公司等垃圾短信发送者的法律责任 | 第20页 |
·明确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 | 第20-21页 |
·坚决落实手机实名制 | 第21页 |
·强化通讯商的社会责任感,促进移动通讯行业自律 | 第21-22页 |
·要坚决抵制通讯企业自身在散发垃圾短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| 第21页 |
·通讯企业必须保护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 | 第21-22页 |
·电信运营商等通讯企业必须积极开发新技术,采用新产品 | 第22页 |
·完善垃圾广告短信的投诉、处理机制 | 第22页 |
·增强手机用户自身的维权意识 | 第22-24页 |
结语 | 第24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7页 |
致谢 | 第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