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页 |
| 前言 | 第9-10页 |
|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0-17页 |
| 1. 中医学对血管新生的认识 | 第10-13页 |
| 1.1 病名 | 第10页 |
| 1.2 中医治法与血管新生 | 第10-12页 |
| 1.3 中医药治疗促血管新生的现状 | 第12页 |
| 1.4 黄芪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| 2. 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| 3. 缺血预适应、缺血后适应与远程缺血适应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|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17-29页 |
| 1. 实验材料 | 第17-19页 |
| 1.1 实验动物 | 第17页 |
| 1.2 实验药物及试剂 | 第17-18页 |
| 1.3 实验设备及仪器 | 第18-19页 |
| 2.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19-24页 |
| 2.1 动物分组 | 第19页 |
| 2.2 动物造模 | 第19-20页 |
| 2.3 实验给药及操作 | 第20页 |
| 2.4 实验取材 | 第20页 |
| 2.5 组织HE染色步骤 | 第20-21页 |
| 2.6 组织免疫组化步骤 | 第21页 |
| 2.7 蛋白免疫印迹法的方法步骤 | 第21-23页 |
| 2.8 统计学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3.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4-28页 |
| 3.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| 第24页 |
| 3.2 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HE染色病理结果 | 第24-25页 |
| 3.3 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新生血管CD31免疫组化结果 | 第25-26页 |
| 3.4 Western blot分析p-AKT、VEGF蛋白表达结果 | 第26页 |
| 3.5 讨论 | 第26-28页 |
| 4. 结论 | 第28-2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9-3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33-34页 |
| 致谢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