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外科学论文--骨科学(运动系疾病、矫形外科学)论文--矫形外科手术学论文--骨骼手术论文

后路椎间自体骨融合与Cage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比较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前言第12-14页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4-21页
    一、关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第14-15页
    二、祖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的认识和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中医病因病机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中医药治疗第15-16页
    三、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和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关于非手术治疗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关于手术治疗第16-17页
    四、关于椎间融合技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关于椎间融合材料第17-19页
    五、关于腰椎不稳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腰椎不稳与腰椎不稳症的区别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腰骶角对于评价腰椎稳定性的意义第19-21页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1-27页
    一、病例资料第21页
    二、纳入标准第21页
    三、排除标准第21-22页
    四、手术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五、术后处理第23-24页
    六、随访方式第24页
    七、观察指标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 手术时间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手术并发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 椎间隙高度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 腰骶角角度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 跛行距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6. 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第25页
    八、临床疗效评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视觉模拟疼痛(VAS)评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功能障碍指数(ODI)评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临床疗效优良率第26页
    九、数据指标第26页
    十、统计学分析第26-27页
第三部分 结果第27-36页
    一、基本资料第27页
    二、术前症状体征第27页
    三、手术时间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第27-28页
    四、手术并发症及发生率第28-29页
    五、椎间隙高度第29-30页
    六、腰骶角角度第30-31页
    七、临床疗效评估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腰痛VAS评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下肢疼痛VAS评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ODI评分第32-33页
    八、跛行距离第33-34页
    九、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第34-35页
    十、临床疗效优良率第35-36页
第四部分 讨论第36-41页
    一、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第36页
    二、椎间隙高度比较第36-37页
    三、手术并发症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硬脊膜破裂或脑脊液漏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神经损伤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 取髂骨导致的并发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 感染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 内固定松动、断裂、Cage滑移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6. 邻近节段退变(Adjacent segment disease)第39-40页
    四、两种手术方式的合理性第40-41页
结论第41-42页
展望与不足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6页
附录第46-5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3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气液分散搅拌桨的设计与性能表征
下一篇:钝齿棒杆菌N-乙酰谷氨酸激酶分子改造及其在L-精氨酸合成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