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人格权与人格符号 | 第8-14页 |
(一) 人格与财产二元权利体系面临的困境 | 第8-10页 |
1. 传统民事权利、人格权与伦理价值外在化 | 第8-9页 |
2. 人格符号上经济利益对人格与财产二元体系的冲击 | 第9-10页 |
(二) 规范人格符号上经济利益的价值 | 第10-12页 |
1. 规范人格符号上经济利益的伦理价值 | 第10-11页 |
2. 规范人格符号上经济利益的商业价值 | 第11页 |
3. 规范人格符号上经济利益的法律价值 | 第11-12页 |
(三) 我国保护人格符号上经济利益制度的不足 | 第12-14页 |
二、人格符号财产权的相关理论 | 第14-25页 |
(一) 人格符号的经济利益及其正当化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1. 人格要素的利益属性:符号利益 | 第14-15页 |
2. 可被商业化利用的人格符号主要类型 | 第15-16页 |
3. 法经济学上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7页 |
4. 伦理上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(二) 我国学术界主张与人格符号财产权理论 | 第18-25页 |
1. 我国学术界的各种学术主张 | 第18-20页 |
2. 人格权与财产权关系 | 第20-22页 |
3. 人格符号财产权:与人格利益相联结的特殊财产权 | 第22-25页 |
三、人格权上经济利益保护构造模式的比较法研究 | 第25-34页 |
(一) 德国法模式:人格权框架下的一元论解释 | 第25-27页 |
1. 一元论模式下的特殊人格权的保护 | 第26页 |
2. 一元论模式下的一般人格权保护 | 第26-27页 |
3. 一元论模式下转让与继承问题 | 第27页 |
(二) 美国法模式:作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的二元论解释 | 第27-31页 |
1. 隐私权及其不足 | 第27-28页 |
2. 公开权的诞生与发展 | 第28-29页 |
3. 公开权的概念、侵权要件及其救济 | 第29-31页 |
(三) 德国法的一元论和美国法二元论保护模式的简评 | 第31-34页 |
1. 德国法一元论保护模式之简评 | 第31页 |
2. 美国法二元论保护模式之简评 | 第31-34页 |
四、我国人格符号财产权规范模式的选择与基本架构 | 第34-44页 |
(一) 我国人格符号上基于人格自治理论的二元构造 | 第34-37页 |
1. 作为正当化理由的人格自治理论 | 第34-36页 |
2. 我国人格符号财产权的二元构造 | 第36-37页 |
(二) 人格符号财产权制度的法律构造 | 第37-40页 |
1. 人格符号财产权的性质 | 第37-38页 |
2. 人格符号财产权的主体 | 第38页 |
3. 人格符号财产权的客体 | 第38-39页 |
4. 人格符号财产权的内容 | 第39-40页 |
(三) 人格符号财产权的保护 | 第40-43页 |
1. 人格符号财产权请求权的保护 | 第40页 |
2. 人格符号财产权侵权请求权的保护 | 第40-42页 |
3. 人格符号财产权损害的救济方法 | 第42页 |
4. 死者人格符号财产权的保护问题 | 第42-43页 |
(四) 人格符号财产权的限制 | 第43-44页 |
五、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