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34页 |
2.1 D型人格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2.1.1 D型人格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2.1.2 D型人格的测量 | 第15-16页 |
2.1.3 D型人格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2.2 睡眠质量文献综述 | 第18-22页 |
2.2.1 睡眠质量的界定和测量 | 第18-19页 |
2.2.2 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2页 |
2.3 心理弹性文献综述 | 第22-26页 |
2.3.1 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3.2 心理弹性的测量 | 第23-24页 |
2.3.3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| 第24-26页 |
2.4 压力知觉的文献综述 | 第26-28页 |
2.4.1 压力知觉的概念界定 | 第26页 |
2.4.2 压力知觉的测量 | 第26-27页 |
2.4.3 压力知觉的研究现状 | 第27-28页 |
2.5 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| 第28-32页 |
2.5.1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5.2 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| 第29-30页 |
2.5.3 D型人格、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| 第30-31页 |
2.5.4 心理弹性和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 | 第31-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34-38页 |
3.1 研究假设 | 第34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34-38页 |
3.2.1 研究对象与施测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2.2 研究工具 | 第35-36页 |
3.2.3 数据处理及统计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研究结果 | 第38-58页 |
4.1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的总体情况 | 第38-41页 |
4.1.1 大学生D型人格的现状 | 第38页 |
4.1.2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 | 第38-39页 |
4.1.3 大学生压力知觉的现状 | 第39页 |
4.1.4 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 | 第39-40页 |
4.1.5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关系 | 第40-41页 |
4.2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| 第41-48页 |
4.2.1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 | 第41-42页 |
4.2.2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年级差异 | 第42-44页 |
4.2.3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生源地差异 | 第44-45页 |
4.2.4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专业差异 | 第45-46页 |
4.2.5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独生子女差异 | 第46-48页 |
4.3 大学生D型人格、压力知觉、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3.1 D型人格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| 第48页 |
4.3.2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3.3 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与压力知觉的相关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.4 心理弹性与压力知觉的相关分析 | 第50页 |
4.4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四者的回归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4.1 D型人格各因子对睡眠质量的回归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4.2 D型人格、压力知觉、心理弹性对睡眠质量的回归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5 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的调节模型 | 第52-53页 |
4.6 D型人格、压力知觉、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的综合模型建构 | 第53-58页 |
第5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8-70页 |
5.1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总体情况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1.1 大学生D型人格的现状分析 | 第58页 |
5.1.2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1.3 大学生压力知觉的现状分析 | 第59页 |
5.1.4 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分析 | 第59页 |
5.1.5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2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| 第60-63页 |
5.2.1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| 第60-61页 |
5.2.2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年级差异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2.3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| 第62页 |
5.2.4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专业差异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2.5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的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| 第63页 |
5.3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相关关系讨论 | 第63-66页 |
5.3.1 大学生D型人格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关系讨论 | 第63-64页 |
5.3.2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分别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关系讨论 | 第64-65页 |
5.3.3 大学生D型人格和睡眠质量分别与压力知觉的相关关系讨论 | 第65页 |
5.3.4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知觉的相关关系讨论 | 第65-66页 |
5.4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四者回归关系讨论 | 第66页 |
5.4.1 大学生D型人格对睡眠质量的回归关系讨论 | 第66页 |
5.4.2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对睡眠质量回归关系讨论 | 第66页 |
5.5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的调节作用讨论 | 第66-67页 |
5.6 大学生D型人格、心理弹性、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内在关系讨论 | 第67-70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0-7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71-72页 |
6.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