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济南南部山区典型土壤中Cr和Cd运移实验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重金属铬和镉对地下水的危害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济南泉域地下水的重要性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一维土柱运移实验的应用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炭在铬和镉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图第17-18页
第二章 供试材料与土壤背景值测定第18-23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材料选取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采集土壤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制备生物炭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土壤容重的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土壤pH的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土壤质地的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土样中Cr(Ⅵ)、Cd背景值的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三章 一维土柱实验研究第23-38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3.2 Cr(Ⅵ)在三种土壤介质中的运移研究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Cr(Ⅵ)在 1ml/min流速下的运移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Cr(Ⅵ)在 3ml/min流速下的运移第27-29页
    3.3 Cd在三种土壤介质中的运移研究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Cd在 1ml/min流速下的运移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d在 3ml/min流速下的运移第32-34页
    3.4 Cr(Ⅵ)和Cd混合运移研究第34-36页
    3.5 生物炭控制机理分析第3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四章 土柱实验数据的数值反演第38-42页
    4.1 模型原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非反应性溶质的运移模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反应性溶质的运移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4.2 数值反演求解纵向弥散系数第39-42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2-4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2-4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51页
致谢第51-53页
附录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老挝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快速电梯CD分公司维保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