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理学论文

强心苷类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体外机制研究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11-17页
第一章 强心苷类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以及IC50的测定第17-27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设备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细胞系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小分子化合物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实验试剂第18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常用溶液的配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人结肠癌SW480细胞培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人结肠癌SW480细胞传代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细胞的冻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细胞复苏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6 细胞形态学观察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7 细胞计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8 MTT法筛选各小分子化合物的IC50值第20-21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MTT法测定各强心苷类小分子化合物对SW480细胞的活性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浓度的小分子化合物对SW480细胞的IC50值第23页
    4 讨论第23-26页
    5 小结第26-27页
第二章 Oleandrin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第27-35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细胞系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药物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实验试剂第27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CCK-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毒性实验原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Oleandrin对SW480细胞的增殖毒性实验方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时间点oleandrin对细胞的增殖毒性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 检测oleandrin对其它结肠癌细胞的作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 比较oleandrin与阳性药物5-FU的作用效果第28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浓度的oleandrin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时间点oleandrin对细胞的增殖毒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Oleandrin对其它结肠癌细胞的作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 比较oleandrin与阳性药物5-FU的作用效果第31页
    4 讨论第31-34页
    5 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 Oleandrin对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第35-63页
    1 材料与仪器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细胞系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药物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实验试剂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5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7-38页
    2 实验方法第38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Annexin V-FITC/PI试验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检测结肠癌细胞内Ca~(2+)浓度的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Caspase-3,9的活化程度的检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 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蛋白表达(Western Blot)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6 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(GSH)含量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7 结果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AnnexinV-FITC /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强心苷药物对细胞内的Ca~(2+)水平的改变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 Oleandrin对SW480,RKO细胞Caspase-3,9酶活性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 检测胞内Glutathione (GSH)的含量第56-57页
    4 讨论第57-62页
    5 小结第62-63页
全文总结第63-64页
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第64-65页
实验所用到的细胞株第65-66页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成果第66-67页
致谢第67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钩吻生物碱的P450酶代谢及其毒性相关性研究
下一篇:杨梅素拮抗SEVI介导的HIV-1感染增强作用及其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