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8-28页 |
1.2.1 多维(矢量)随机过程 | 第18-20页 |
1.2.2 多维随机过程相关性组合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2.3 多维随机过程联合分布研究 | 第22-25页 |
1.2.4 多维随机过程的极限荷载效应 | 第25-28页 |
1.3 全文安排 | 第28-31页 |
第2章 基于Copula函数的多维随机过程组合方法研究 | 第31-43页 |
2.1 Copula函数的基本理论 | 第32-38页 |
2.1.1 Copula函数的定义 | 第32-36页 |
2.1.2 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 | 第36-37页 |
2.1.3 最优Copula函数函数的评价准则 | 第37-38页 |
2.2 基于Copula函数的多维随机过程组合方法 | 第38-42页 |
2.2.1 基于Copula函数的二维随机过程组合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2.2 基于Copula函数的三维随机过程组合方法 | 第40-4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商层建筑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组合研究 | 第43-67页 |
3.1 高层建筑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组合基本理论 | 第43-47页 |
3.1.1 基于单目标等效的高层建筑等效静力风荷载 | 第43-46页 |
3.1.2 高层建筑的三维可实现等效静力风荷载 | 第46-47页 |
3.2 高层建筑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相关性及组合分析 | 第47-64页 |
3.2.1 工程实例 | 第47-50页 |
3.2.2 三维风致响应的峰值因子 | 第50-53页 |
3.2.3 三维风致响应同步分析 | 第53-56页 |
3.2.4 三维风致响应的相平面轨迹 | 第56-58页 |
3.2.5 三维风致响应的组合系数及三维可实现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结果 | 第58-6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4-67页 |
第4章 海洋结构随机风浪同步模拟研究 | 第67-87页 |
4.1 随机风浪同步模拟 | 第67-80页 |
4.1.1 海面风场特性 | 第67-73页 |
4.1.2 随机波浪特性 | 第73-75页 |
4.1.3 随机风浪同步模拟 | 第75-78页 |
4.1.4 工程实例 | 第78-80页 |
4.2 随机风浪荷载模拟 | 第80-85页 |
4.2.1 随机风荷载模拟 | 第80-82页 |
4.2.2 随机波浪荷载模拟 | 第82-8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5章 海洋结构风浪流耦合作用试验研究 | 第87-109页 |
5.1 模型设计 | 第88-91页 |
5.1.1 水弹性模型设计 | 第88-90页 |
5.1.2 刚性模型设计 | 第90-91页 |
5.2 试验设备 | 第91-92页 |
5.3 试验方案 | 第92-96页 |
5.3.1 圆形沉井基础刚性模型试验方案 | 第92-94页 |
5.3.2 高桩基础刚性模型试验方案 | 第94-95页 |
5.3.3 高桩基础水弹性模型试验方案 | 第95-96页 |
5.4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96-106页 |
5.4.1 圆形沉井基础刚性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| 第96-101页 |
5.4.2 高桩基础刚性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| 第101-104页 |
5.4.3 高桩基础水弹性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| 第104-10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9页 |
第6章 风浪耦合作用下海洋结构的极限荷载效应估计 | 第109-133页 |
6.1 基于外推法的极限荷载效应 | 第110-113页 |
6.2 基于EC法的极限荷载效应 | 第113-118页 |
6.2.1 EC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14-117页 |
6.2.2 极限状态曲线的简化算法 | 第117-118页 |
6.3 基于外推法的海洋结构极限荷载效应估计 | 第118-126页 |
6.3.1 风浪同步观测资料 | 第118-120页 |
6.3.2 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的联合分布特性 | 第120-121页 |
6.3.3 输入荷载时程 | 第121-122页 |
6.3.4 条件分布函数统计 | 第122-123页 |
6.3.5 基于外推法的极限荷载效应估计 | 第123-126页 |
6.4 基于EC法的海洋结构极限荷载效应估计 | 第126-131页 |
6.4.1 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的极限状态曲线 | 第126-128页 |
6.4.2 基于EC法的极限荷载效应估计 | 第128-131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31-133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3-139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33-135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135-136页 |
7.3 不足与展望 | 第136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9页 |
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| 第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