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1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3页 |
1.1 微机保护的基本介绍 | 第15页 |
1.2 光纤数据接口在继电保护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3 光耦隔离在智能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| 第16页 |
1.4 微机保护与传统装置的对比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5 微机保护的发展 | 第17-19页 |
1.6 微机保护装置特点 | 第19-20页 |
1.7 国外微机保护发展状况 | 第20页 |
1.8 国内微机继电器保护装置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| 第20-22页 |
1.9 本文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| 第22页 |
1.10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三相交流电继电保护 | 第23-31页 |
2.1 三相交流电 | 第23页 |
2.2 三相交流电势的产生及其特点 | 第23-24页 |
2.3 三相电源的连接 | 第24-27页 |
2.4 三相电路的功率 | 第27-28页 |
2.5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| 第28-2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保护算法与主要保护方案的设计 | 第31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微机继电保护的算法 | 第31-37页 |
3.2.1 正弦函数的半周绝对值积分算法 | 第31-32页 |
3.2.2 傅式算法 | 第32-34页 |
3.2.3 序分量计算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2.4 故障方向的相位比较算法 | 第35-36页 |
3.2.5 突变量启动算法 | 第36页 |
3.2.6 保护算法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3.3 三段式过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 | 第37-41页 |
3.3.1 三段式过流保护 | 第37-39页 |
3.3.2 反时限过流保护 | 第39-41页 |
3.4 CT、PT断线告警模块 | 第41-45页 |
3.4.1 CT断线保护告警模块 | 第41-43页 |
3.4.2 PT回路断路告警模块 | 第43-45页 |
3.4.3 合闸回路断线告警与跳闸回路断线告警 | 第45页 |
3.5 电压保护 | 第45-47页 |
3.5.1 过电压保护 | 第45-46页 |
3.5.2 欠电压保护 | 第46-47页 |
3.6 其他保护功能 | 第47-50页 |
3.6.1 重合闸保护 | 第47-49页 |
3.6.2 备自投保护 | 第49-50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模块间数据传输的光纤接口 | 第51-57页 |
4.1 设计光纤接口的意义 | 第51页 |
4.2 光通信接口设计的总体方案 | 第51-52页 |
4.3 光通信接口的实现 | 第52-54页 |
4.4 测试与调校 | 第54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ZF300通用型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 | 第57-67页 |
5.1 交流板 | 第57-59页 |
5.2 主控板 | 第59页 |
5.3 开入和通讯板 | 第59-60页 |
5.4 按键板 | 第60页 |
5.5 操作回路板 | 第60-61页 |
5.6 电源板 | 第61页 |
5.7 接线端子 | 第61-64页 |
5.8 操作回路 | 第64页 |
5.9 中央音响信号及复用开出 | 第64-65页 |
5.10 通讯部分 | 第65页 |
5.11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通用型微机保护装置功能的软件设计与成品展示 | 第67-77页 |
6.1 ZF300主程序模块 | 第67-69页 |
6.2 三段式过流保护程序 | 第69-70页 |
6.3 反时限过流保护算法 | 第70-71页 |
6.4 电压保护程序 | 第71-72页 |
6.5 采样中断服务模块程序 | 第72-73页 |
6.6 故障处理模块 | 第73-74页 |
6.7 成品展示 | 第74-76页 |
6.8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