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美国发展现状 | 第11页 |
1.2.2 欧洲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中国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和设施 | 第13-15页 |
1.4 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充电模式2的安全性要求分析 | 第18-26页 |
2.1 家用充电模式下的充电器构成 | 第18-19页 |
2.2 IC-CPD及其相关测试标准 | 第19-22页 |
2.2.1 充电接口缆上控制和保护电器概述 | 第19-20页 |
2.2.2 缆上控制保护系统的监测功能和技术指标 | 第20-22页 |
2.3 电压监测控制保护流程 | 第22-23页 |
2.4 电流保护控制流程 | 第23-25页 |
2.5 温度保护控制流程 | 第2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面向新国标的IC-CPD硬件设计 | 第26-48页 |
3.1 IC-CPD采集电路构成 | 第26-27页 |
3.2 STM32F103主控制器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2.1 STM32F103控制器的优点 | 第27页 |
3.2.2 STM32F103单片机电源电路 | 第27-28页 |
3.2.3 STM32F103单片机的时钟和复位电路 | 第28页 |
3.3 电压电流互感器电路设计及测试 | 第28-34页 |
3.4 漏电流保护电路设计及测试 | 第34-37页 |
3.5 地线保护电路设计及测试 | 第37-38页 |
3.6 温度保护电路 | 第38-39页 |
3.7 控制导引电路设计与测试 | 第39-42页 |
3.8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及测试 | 第42-45页 |
3.9 ZigBee通信模块 | 第45-46页 |
3.10 IC-CPD总体电路图 | 第46-47页 |
3.11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PCB设计和样机制作 | 第48-53页 |
4.1 样机PCB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2 样机现场测试 | 第49-50页 |
4.3 电动汽车充电室外实测数据 | 第50-53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5.1 总结 | 第53页 |
5.2 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