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部分 前言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纳米材料的定义、分类、性质和应用 | 第9-10页 |
1.1.2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效应 | 第10-11页 |
1.2 纳米材料的植物毒性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纳米材料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伸长的影响 | 第12页 |
1.2.2 纳米材料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2.3 影响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的因素 | 第13页 |
1.2.4 纳米材料毒性机制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| 第15-17页 |
1.3.1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应用 | 第15页 |
1.3.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4 玉米细胞壁相关基因 | 第17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5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9-29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9-20页 |
2.1.1 纳米材料和种子: | 第19页 |
2.1.2 实验仪器: | 第19-20页 |
2.1.3 主要试剂 | 第20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0-28页 |
2.2.1 铜网的制备 | 第20页 |
2.2.2 纳米悬液的制备 | 第20页 |
2.2.3 纳米悬液的表征 | 第20-21页 |
2.2.4 纳米悬液中离子含量的测定 | 第21页 |
2.2.5 种子萌发及根长测定 | 第21页 |
2.2.6 植物组织切片 | 第21页 |
2.2.7 幼苗培养 | 第21-22页 |
2.2.8 RNA提取和纯化 | 第22-23页 |
2.2.9 逆转录PCR | 第23页 |
2.2.10 细胞壁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2.11 生理指标测定 | 第24-28页 |
2.3 数据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三部分 结果和分析 | 第29-42页 |
3.1 纳米材料的表征 | 第29-30页 |
3.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玉米和水稻种子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3 影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的因素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3.1 nCuO nZnO nAl_2O_3植物毒性的浓度响应 | 第31-32页 |
3.3.2 离子释放对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3.3 尺寸对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4 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水稻幼苗的生理影响 | 第34-39页 |
3.4.1 nCuO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3.4.3 nCuO对水稻幼苗H_2O_2含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4.4 nCuO对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4.5 酶活检测 | 第38-39页 |
3.5 nCuO对玉米根细胞形态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6 nCuO对玉米细胞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42-46页 |
4.1 纳米材料的表征 | 第42页 |
4.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植物萌发和根伸长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3 影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的因素 | 第43页 |
4.4 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5 氧化铜纳米颗粒对玉米根细胞形态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6 氧化铜纳米颗粒对玉米细胞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45页 |
4.7 氧化铜纳米颗粒对玉米细胞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结论和展望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在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5页 |
在研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