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TMS320DM385的低延时H.264视频编码算法研发
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1.2.2 低延时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本文组织结构 | 第18-20页 |
2 相关技术概述 | 第20-32页 |
2.1 视频编码基础 | 第20-22页 |
2.1.1 视频编码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1.2 视频编码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2.2 H.264编码标准 | 第22-28页 |
2.2.1 H.264概述 | 第22-23页 |
2.2.2 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 | 第23-25页 |
2.2.3 整形变换和量化 | 第25页 |
2.2.4 熵编码 | 第25-26页 |
2.2.5 去块滤波 | 第26-27页 |
2.2.6 码率控制 | 第27-28页 |
2.3 TMS320DM385概述 | 第28-31页 |
2.3.1 TMS320DM385组成 | 第28-29页 |
2.3.2 HDVICP2组成 | 第29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3 编码系统概要设计 | 第32-36页 |
3.1 硬件平台概述 | 第32-33页 |
3.2 软件架构概述 | 第33页 |
3.3 接口概要设计 | 第33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低延时编码算法研发 | 第36-60页 |
4.1 算法方案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2 多级流水SLICE并行处理 | 第40-45页 |
4.2.1 并行分类 | 第40-41页 |
4.2.2 多级流水slice并行处理算法研发 | 第41-45页 |
4.3 低延时限制下的码率控制 | 第45-51页 |
4.3.1 H.264中码率控制算法 | 第45-47页 |
4.3.2 码率控制算法研发 | 第47-51页 |
4.4 帧内刷新算法 | 第51-59页 |
4.4.1 帧内刷新算法分类 | 第51-53页 |
4.4.2 低延时帧内刷新算法研发 | 第53-55页 |
4.4.3 低延时帧内刷新方向选择 | 第55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5 测试及结果分析 | 第60-74页 |
5.1 测试概要 | 第60-61页 |
5.1.1 测试环境 | 第60页 |
5.1.2 测试内容 | 第60-61页 |
5.2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61-73页 |
5.2.1 低延时视频编码算法功能测试 | 第61-64页 |
5.2.2 低延时视频编码算法性能测试 | 第64-7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