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声波对油雾凝聚作用机理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的相关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4 课题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油雾凝聚机理的研究 | 第16-26页 |
2.1 油雾颗粒碰撞-凝聚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1.1 油雾颗粒碰撞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1.2 油雾颗粒凝聚过程分析 | 第18页 |
2.2 油雾凝聚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2.1 热凝聚 | 第18-19页 |
2.2.2 静电凝聚 | 第19-20页 |
2.2.3 化学凝聚 | 第20-21页 |
2.2.4 声波凝聚 | 第21-22页 |
2.3 超声波凝聚作用机理 | 第22-26页 |
2.3.1 超声场的物理特性 | 第22-23页 |
2.3.2 超声波凝聚机理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超声场中油雾颗粒的运动分析 | 第26-42页 |
3.1 声波对颗粒的粘性夹带研究 | 第26-32页 |
3.1.1 声场中颗粒的夹带函数 | 第26-29页 |
3.1.2 超声场中颗粒的夹带特性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 驻波场中油雾颗粒受力特点 | 第32-39页 |
3.2.1 驻波场中颗粒受力类型 | 第32-34页 |
3.2.2 驻波场中油雾颗粒受力相对大小 | 第34-36页 |
3.2.3 油雾颗粒之间的粘附力 | 第36-39页 |
3.3 声场中油雾颗粒动力学特性研究 | 第39-42页 |
第4章 超声波凝聚的数学模型 | 第42-58页 |
4.1 声场中颗粒凝聚模型 | 第42-44页 |
4.1.1 声场中的颗粒凝聚体 | 第42-43页 |
4.1.2 声场中油雾颗粒的碰撞凝聚效率 | 第43-44页 |
4.2 油雾颗粒声波同相凝聚作用 | 第44-46页 |
4.2.1 声波同向凝聚理论 | 第44-45页 |
4.2.2 声波同向凝聚核函数 | 第45-46页 |
4.3 油雾颗粒间流体力学作用 | 第46-49页 |
4.4 超声波凝聚数值分析 | 第49-58页 |
4.4.1 颗粒的同向凝聚作用数值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4.2 颗粒的流体力学作用数值分析 | 第53-58页 |
第5章 数值仿真模型及仿真分析 | 第58-76页 |
5.1 Fluent软件简介 | 第58-61页 |
5.1.1 Fluent软件特点 | 第58-59页 |
5.1.2 Fluent的工程应用 | 第59-60页 |
5.1.3 Fluent求解步骤 | 第60-61页 |
5.2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| 第61-64页 |
5.2.1 连续相控制方程 | 第61-62页 |
5.2.2 离散相控制方程 | 第62页 |
5.2.3 湍流模型 | 第62-64页 |
5.3 离散相模型(DPM)设置 | 第64-67页 |
5.3.1 颗粒的轨道模型 | 第64-65页 |
5.3.2 碰撞模型 | 第65页 |
5.3.3 破碎模型 | 第65-66页 |
5.3.4 射流源模型 | 第66页 |
5.3.5 耦合计算 | 第66-67页 |
5.4 数值模拟模型 | 第67-68页 |
5.5 数值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6页 |
5.5.1 数值仿真结果 | 第68-75页 |
5.5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5-7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6.1 结论 | 第76页 |
6.2 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