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农用化学物质、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石墨烯表面氧化结构对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吸附—催化性能与作用机理

致谢第6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缩略表第15-16页
第一章 石墨烯纳米材料结构及环境应用研究进展第16-4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6-17页
    1.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、结构与性质第17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石墨烯概述及主要制备方法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石墨烯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石墨烯主要制备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氧化石墨烯元素组成及含氧官能团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氧化石墨烯化学结构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氧化石墨烯化学结构模型主要争议及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氧化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两亲性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导电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3 化学活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4 氧化性第30-31页
    1.3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结构与环境应用的联系第3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石墨烯基材料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过程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纯石墨烯材料的吸附过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功能修饰石墨烯基材料的吸附过程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环境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石墨烯材料作为催化剂负载体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石墨烯材料的催化性能第39-42页
    1.4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来源及污染现状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目前常用的控制技术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吸附处理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催化还原处理第43-44页
    1.5 存在问题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44-48页
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片层化学组成及结构模型研究第48-7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8-49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50-5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53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碱洗前后纳米片层表面结构的直接观测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样品表面化学结构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氧化碎片分子模型假设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氧化碎片附着位点探测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氧化碎片的形成及脱附机理探讨第66-6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三章 不同还原程度石墨烯对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及分子机理第70-9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0-72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72-75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75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还原程度石墨烯表面化学组成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三种石墨烯材料对NACs的吸附性能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吸附前后样品红外光谱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NACs分子与石墨烯纳米片层的分子作用机理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氢键对NACs吸附过程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89-92页
第四章 氧化碎片对氧化石墨烯片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92-11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92-94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94-96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96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氧化石墨烯表面氧化碎片对硝基苯还原过程影响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NaBH_4-还原石墨烯对硝基苯催化性能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a-GO和bw-GO纳米片层对HS-/H2S氧化能力比较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氧化石墨烯表面氧化碎片对硝基苯还原过程及作用机理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反应过程中氧化石墨烯表面结构变化表征第105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a-GO和bw-GO片层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10-11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第五章 氧化碎片对氧化石墨烯片层上贵金属铂成核、生长及催化影响第112-13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12-113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方法第114-115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115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Pt/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组成第115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Pt/石墨烯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Pt/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及机理探讨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不同Pt添加量对Pt/石墨烯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28-13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31-134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、创新点及展望第134-144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136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氧化石墨烯表面化学组成分析及结构模型假设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OD对氧化石墨烯吸附性能的影响第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不同还原程度石墨烯材料对硝基化合物吸附行为与机理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氧化碎片对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对硝基苯的催化转化性能影响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氧化碎片对纳米片层结构及贵金属铂(Pt)负载的影响第139-140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140-141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141-144页
参考文献第144-168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8-169页

论文共1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柴油机尾气吸入式暴露诱导小鼠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
下一篇:硫肥对土壤—水稻系统铜迁移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