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政治理论论文--政治学史、政治思想史论文--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

孟子“仁政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选题目的第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创新点第12-13页
第二章 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概述第13-24页
    一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业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繁复的诸侯国之争激化政治矛盾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百家争鸣的文化领域第14页
    二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对孔子“仁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以“四端说”为主的“性善论”第15-17页
    三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发展轨迹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汉唐“仁政”思想发展的实践期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宋代“仁政”思想发展的完善期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明代“仁政”思想发展的平缓期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清代及民国“仁政”思想发展的开放期第22-24页
第三章 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第24-37页
    一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4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政治上“民本”“明政刑”思想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经济上“惠民”“爱物”政策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文化教育上“教民孝悌”“大丈夫”人格第29-33页
    二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特点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仁民爱物的价值取向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内圣外王的思想准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道德至上的社会追求第35-37页
第四章 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评析及当代价值第37-45页
    一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评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“仁政”思想的积极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“仁政”思想的消极影响第38页
    二、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汲取“民本”思想,坚持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借鉴“明政刑”政策,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谨记“爱物”原则,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发扬“教民”主张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吸收“大丈夫”人格,塑造领导干部队伍第43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个人简历第49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
下一篇: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