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耕培土机拍打机构的设计与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中耕培土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3-17页 |
1.2.1 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2.2 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3 现有中耕培土机存在的问题 | 第17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中耕培土机拍打机构的设计 | 第19-33页 |
2.1 中耕培土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1.1 拍打机构的结构组成 | 第20-21页 |
2.1.2 拍打机构的工作原理 | 第21页 |
2.2 空间连杆拍打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| 第21-30页 |
2.2.1 传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| 第21-25页 |
2.2.2 拍土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| 第25-30页 |
2.3 空间连杆拍打机构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开发 | 第30-32页 |
2.3.1 仿真软件界面介绍 | 第31页 |
2.3.2 软件主要功能介绍 | 第31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土壤的拍打压实试验 | 第33-40页 |
3.1 土壤的性质 | 第33-35页 |
3.1.1 土壤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| 第33-34页 |
3.1.2 土壤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| 第34-35页 |
3.2 土壤的压实机理和特性 | 第35-36页 |
3.2.1 土壤的压实原理 | 第35页 |
3.2.2 土壤压实的物理过程 | 第35页 |
3.2.3 土壤的压实特性 | 第35-36页 |
3.3 土壤的拍打压实试验 | 第36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空间连杆拍打机构参数分析及优化 | 第40-49页 |
4.1 主要参数对拍打机构运动学特性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4.2 拍打机构的优化 | 第43-47页 |
4.2.1 遗传算法简介 | 第43-45页 |
4.2.2 优化变量 | 第45页 |
4.2.3 约束条件 | 第45-46页 |
4.2.4 目标函数的选定 | 第46页 |
4.2.5 机构优化软件及结果 | 第46-4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空间连杆拍打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| 第49-63页 |
5.1 自由度计算 | 第49-50页 |
5.2 牛顿欧拉方程和达朗贝尔原理 | 第50-51页 |
5.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5页 |
5.3.1 力的分解方式和力方向的规定 | 第51-52页 |
5.3.2 平面四杆机构的受力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4 空间连杆拍打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| 第55-62页 |
5.4.1 ADAMS软件简介 | 第55页 |
5.4.2 空间连杆拍打机构三维建模 | 第55-56页 |
5.4.3 ADAMS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5.4.4 拍打机构运动学仿真 | 第57-58页 |
5.4.5 拍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| 第58-60页 |
5.4.6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拍打机构试验台的试验分析 | 第63-66页 |
6.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案 | 第63-64页 |
6.2 试验台试验结果以及分析 | 第64-65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66-68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66-67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硕士期所获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