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银行间动态借贷模型及风险传染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6页
1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文献回顾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定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银行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影响银行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因素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框架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特色与不足第16-18页
2 模型构建第18-31页
    2.1 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机制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2.2 银行间现金流量矩阵第19-20页
    2.3 银行间动态借贷模型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银行的财务状况指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简单动态模型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扩展动态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流动性目标与匹配机制第27-28页
    2.4 中央银行的干预策略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中央银行的流动性补充方式第29页
    2.5 流动性困境第29-31页
3 模拟实验第31-52页
    3.1 基础设计第31页
    3.2 内生冲击下的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第3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央银行完全流动性支持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央银行有限流动性支持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中央银行不提供流动性支持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的数量选择第40-42页
    3.3 外生冲击下的网络恢复能力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外部冲击对银风险传染的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中央银行流动性救助规模与网络恢复能力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中央银行流动性救助持续时间与网络恢复能力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中央银行流动性救助的数量与时间选择第49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4 结论与展望第52-54页
    4.1 全文结论第52-53页
    4.2 研究展望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后记第57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个体投资者证券投资组合调整惯性行为实验研究
下一篇: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