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页 |
一、民事检察权基本概述 | 第10-20页 |
(一) 我国民事检察权的发展历史与理论基础 | 第10-17页 |
1. 民事检察权的制度变迁 | 第10-11页 |
2. 民事检察权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3. 民事检察权的法理基础 | 第13-14页 |
4. 民事检察权的权能种类 | 第14-17页 |
(二) 国外民事检察制度比较分析 | 第17-20页 |
1. 英美法系民事检察制度 | 第17-19页 |
2. 大陆法系民事检察制度 | 第19-20页 |
二、民事检察权的功能定位 | 第20-23页 |
(一) 监督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 | 第20-22页 |
1. 促进裁判公正 | 第20-21页 |
2. 树立司法权威 | 第21-22页 |
(二)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| 第22-23页 |
1. 弥补"意思自治"的不足 | 第22页 |
2. 实现社会治理功能 | 第22-23页 |
三、民事检察权的具体完善 | 第23-27页 |
(一) 立法制度的设计 | 第23-25页 |
1. 明确民事诉讼监督范围 | 第23-24页 |
2.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| 第24页 |
3. 明确民事执行监督立法 | 第24-25页 |
(二) 厘清检察权和审判权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1. 检察权与审判权的监督关系 | 第25页 |
2. 民事检察与私权救济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3. 注意实体监督和程序监督的关系 | 第26页 |
(三) 优化检察机关内部权力配置 | 第26-27页 |
1. 完善监督工作流程与分工 | 第26-27页 |
2. 重视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作用 | 第27页 |
结论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1页 |
致谢 | 第31-32页 |
研究生履历 | 第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