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针结合艾灸治疗稳定期局限性白癜风的临床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5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临床资料 | 第11-31页 |
| 1 研究对象 | 第11-15页 |
| 1.1 受试者来源 | 第11页 |
| 1.2 诊断标准 | 第11-12页 |
| 1.2.1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1页 |
| 1.2.2 西医临床分型诊断标准 | 第11-12页 |
| 1.2.3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2页 |
| 1.3 纳入标准 | 第12-13页 |
| 1.4 排除标准 | 第13页 |
| 1.5 中止试验标准 | 第13页 |
| 1.6 剔除及脱落标准 | 第13-15页 |
| 2 研究方法 | 第15-22页 |
| 2.1 技术路线图 | 第15-16页 |
| 2.2 试验设计 | 第16-17页 |
| 2.2.1 样本含量估算 | 第16页 |
| 2.2.2 随机 | 第16-17页 |
| 2.2.3 对照 | 第17页 |
| 2.2.4 盲法 | 第17页 |
| 2.3 治疗方案 | 第17-19页 |
| 2.3.1 治疗组 | 第17-19页 |
| 2.3.1.1 火针点刺皮损 | 第17-18页 |
| 2.3.1.2 艾灸穴位 | 第18-19页 |
| 2.3.2 对照组 | 第19页 |
| 2.4 疗效观测指标 | 第19-20页 |
| 2.4.1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9-20页 |
| 2.4.2 白斑复色面积计算方式 | 第20页 |
| 2.4.3 皮损色素分的变化 | 第20页 |
| 2.5 随访观察指标 | 第20页 |
| 2.6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观察 | 第20-21页 |
| 2.7 依从性观察 | 第21页 |
| 2.8 统计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2.9 受试者权益保护 | 第22页 |
| 3. 研究结果 | 第22-31页 |
| 3.1 基线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3.1.1 性别比较 | 第23页 |
| 3.1.2 年龄比较 | 第23页 |
| 3.1.3 病程比较 | 第23-24页 |
| 3.1.4 皮损面积比较 | 第24页 |
| 3.1.5 皮损色素分比较 | 第24页 |
| 3.1.6 皮损分布比较 | 第24-25页 |
| 3.2 疗效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.2.1 两组总体疗效的比较 | 第25页 |
| 3.2.2 两组皮损面积的组内比较 | 第25-26页 |
| 3.2.3 两组皮损复色面积的组间比较 | 第26页 |
| 3.2.4 两组皮损色素分的组间比较 | 第26页 |
| 3.3 病例剔除脱落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3.3.1 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| 第26-27页 |
| 3.3.2 病例脱落原因分析 | 第27页 |
| 3.3.3 病例脱落数量差异 | 第27页 |
| 3.3.4 脱落病例对总体疗效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3.4 随访情况分析 | 第28页 |
| 3.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3.6 依从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讨论 | 第31-47页 |
| 1 祖国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 | 第31-33页 |
| 1.1 病因病机 | 第31-32页 |
| 1.2 治疗概况 | 第32-33页 |
| 2 现代西医对白癜风的认识 | 第33-36页 |
| 2.1 病因及发病机制 | 第33-34页 |
| 2.2 治疗概况 | 第34-36页 |
| 2.2.1 药物治疗 | 第34-35页 |
| 2.2.2 光疗法 | 第35页 |
| 2.2.3 移植疗法 | 第35页 |
| 2.2.4 其他疗法 | 第35-36页 |
| 3 本研究选题思路 | 第36-43页 |
| 3.1 从虚寒论治白癜风 | 第36-38页 |
| 3.1.1 从皮损颜色分析 | 第36页 |
| 3.1.2 从寒邪性质和致病特征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3.1.3 从阴阳角度分析 | 第37页 |
| 3.1.4 从“以方测证”的角度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3.2 火针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 | 第38-40页 |
| 3.2.1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3.2.2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3.3 艾灸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 | 第40-41页 |
| 3.3.1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 | 第40页 |
| 3.3.2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3.4 选穴依据 | 第41-42页 |
| 3.4.1 阿是穴(皮损局部) | 第41页 |
| 3.4.2 侠白穴、癜风穴、足三里穴 | 第41-42页 |
| 3.5 选择稳定期局限性白癜风的依据 | 第42页 |
| 3.6 选择卤米松乳膏的依据 | 第42-43页 |
| 4 白癜风患者心理精神状况 | 第43页 |
| 5 安全性评估 | 第43-44页 |
| 6 本疗法优势与不足 | 第44-45页 |
| 6.1 本疗法优势 | 第44-45页 |
| 6.2 本疗法不足 | 第45页 |
| 7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5-47页 |
| 7.1 基线资料比较 | 第45-46页 |
| 7.2 组间疗效比较 | 第46页 |
| 7.3 脱落病例分析 | 第46页 |
| 7.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| 第46页 |
| 7.5 依从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结论 | 第47-48页 |
| 特色与创新 | 第48-49页 |
| 问题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附件 | 第54-64页 |
| 附件一:综述 | 第54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
| 附件二: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| 第58-60页 |
| 附件三:病例观察表 | 第60-62页 |
| 附件四:网格尺 | 第62-63页 |
| 附件五: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