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2.1 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2.1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1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2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| 第15-16页 |
2.2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2.2.2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2.3 本文可能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| 第16-18页 |
3 新三板市场及创新层企业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及现代融资理论 | 第18-29页 |
3.1 新三板市场的概念 | 第18页 |
3.2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史沿革 | 第18-19页 |
3.3 新三板大力发展的现实依据 | 第19-20页 |
3.4 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| 第20-24页 |
3.4.1 新三板挂牌企业区域分布 | 第20-22页 |
3.4.2 挂牌企业行业分布 | 第22-23页 |
3.4.3 新三板企业股票成交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5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概况 | 第24-27页 |
3.5.1 创新层准入的三个标准 | 第24-25页 |
3.5.2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区域分布 | 第25-26页 |
3.5.3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行业分布 | 第26-27页 |
3.6 现代融资理论概述 | 第27-29页 |
3.6.1 MM定理 | 第27页 |
3.6.2 代理理论 | 第27-28页 |
3.6.3 优序融资理论 | 第28页 |
3.6.4 权衡理论 | 第28-29页 |
4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融资行为绩效分析 | 第29-42页 |
4.1 数据的选取 | 第29-31页 |
4.2 模型的构建 | 第31页 |
4.3 相关财务指标的选取 | 第31-32页 |
4.4 实证过程 | 第32-39页 |
4.5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39页 |
4.6 原因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6.1 完善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| 第40页 |
4.6.2 新三板创新层市场流动性仍不是很活跃 | 第40-41页 |
4.6.3 做市标准相对较高 | 第41页 |
4.6.4 新三板挂牌企业价值被低估 | 第41-42页 |
5 建议及未来展望 | 第42-45页 |
5.1 原因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1.1 提高企业自身实力 | 第42页 |
5.1.2 提高券商做市商积极性 | 第42-43页 |
5.1.3 积极推进分层后的政策完善工作 | 第43页 |
5.1.4 设置差异化口槛 | 第43页 |
5.2 未来展望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