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(一)税源管理模式的发展 | 第9页 |
(二)国外研究动态 | 第9-10页 |
(三)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(一)研究方案 | 第12页 |
(二)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税源专业化管理相关理论概念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| 第14-18页 |
一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 | 第14-16页 |
二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| 第18-19页 |
一、适应经济税源复杂变化,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| 第18页 |
二、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,促进税收管理精细化 | 第18页 |
三、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征管质效 | 第18-19页 |
四、落实信息管税,提高税源管理信息化 | 第19页 |
五、防范执法风险,优化纳税服务 | 第19页 |
第三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方向 | 第19-22页 |
一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| 第19-20页 |
二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禄劝县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现状及问题 | 第22-47页 |
第一节 禄劝县重点税源分布情况介绍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探索 | 第23-43页 |
一、对部门职能进行划分 | 第24-25页 |
二、进一步调优现有征管资源 | 第25-26页 |
三、转变税源管理模式 | 第26-29页 |
四、重组税收征管工作流程 | 第29-34页 |
五、明确工作职能与税收应用系统的衔接 | 第34-35页 |
六、重新制定待批文书流转设置方案 | 第35-38页 |
七、优化业务部门岗责体系和岗位标准化大纲 | 第38-43页 |
八、加强税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培训 | 第43页 |
第三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取得的效果 | 第43-45页 |
一、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 | 第43-44页 |
二、强化税源管理工作 | 第44页 |
三、优化纳税服务 | 第44-45页 |
四、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| 第45页 |
第四节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45-47页 |
一、现有机构设置不利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| 第45-46页 |
二、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 | 第46页 |
三、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经验 | 第47-54页 |
第一节 国外税源管理模式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国内其他地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| 第49-54页 |
一、税务标准化试点 | 第49-50页 |
二、重点税源复合型团队管理试点 | 第50-52页 |
三、个体税源集约化、社会化委托代征管理试点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| 第54-62页 |
第一节 深化税源管理改革的思考 | 第54-57页 |
一、坚持依法行政,规范执法 | 第54-55页 |
二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,促进税法遵从 | 第55-56页 |
三、坚持专业化分工和团队协作相结合,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| 第56页 |
四、坚持整体推进,鼓励大胆创新 | 第56-57页 |
五、坚持循序渐进,稳步推进 | 第57页 |
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税源管理联动协作机制 | 第57-60页 |
一、提升税务部门内部的联动质效 | 第57-59页 |
二、完善互动管理的配套环境 | 第59页 |
三、加强与外部职能部门的互动 | 第59-60页 |
第三节 处理好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 | 第60-62页 |
一、处理好税源专业化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关系 | 第60页 |
二、处理好税源专业化管理与纳税服务的关系 | 第60-61页 |
三、处理好税源专业化管理与现有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匹配关系 | 第61-62页 |
结束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