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1. 引言 | 第7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8-10页 |
1.3.1 国外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| 第9页 |
1.3.2 国内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| 第9页 |
1.3.3 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化农业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特色 | 第10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 | 第10-11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2. 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共生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2.1 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2.2 现代化农业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3.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共生协调发展路径 | 第13-16页 |
3.1 城镇化对现代化农业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3.1.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户口转变 | 第13-14页 |
3.1.2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| 第14页 |
3.1.3 促进农村产业系统更新 | 第14页 |
3.1.4 推动现代化农业基础发展 | 第14页 |
3.2 现代化农业进步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| 第14-15页 |
3.2.1 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基础城镇化发展 | 第14-15页 |
3.2.2 现代农业发展扩大了消费需求 | 第15页 |
3.2.3 现代化农业为城镇化保障资源要素供给 | 第15页 |
3.3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共生关系 | 第15-16页 |
4.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共生发展实证分析 | 第16-28页 |
4.1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指标体系构建 | 第17-19页 |
4.1.1 指标标准化处理 | 第17页 |
4.1.2 城镇化指标筛选 | 第17-18页 |
4.1.3 现代化农业指标筛选 | 第18-19页 |
4.2 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共生模型的构建 | 第19-20页 |
4.3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共生发展实证分析 | 第20-28页 |
4.3.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时间序列发展水平计算 | 第20-24页 |
4.3.2 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共生级别划分 | 第24-27页 |
4.3.3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共生发展纵向结果分析 | 第27-28页 |
5.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2页 |
5.1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| 第28-29页 |
5.2 山西省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 | 第29页 |
5.3 山西省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共生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5.3.1 城镇发展出现“新二元结构” | 第29-30页 |
5.3.2 城镇化发展总体质量下降 | 第30页 |
5.3.3 现代化农业劳动人口素质偏低 | 第30-31页 |
5.3.4 农业发展基础薄弱,产业化程度低 | 第31-32页 |
6.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| 第32-3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32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32-38页 |
6.2.1 加快户籍调整,使农村人口尽快融进城市 | 第32-33页 |
6.2.2 加快土地流转,促进城市化发展 | 第33页 |
6.2.3 加快产业转型,促进新型农业的发展 | 第33-34页 |
6.2.4 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 | 第34页 |
6.2.5 建全农业投入机制 | 第34-35页 |
6.2.6 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建立合作联社 | 第35-36页 |
6.2.7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| 第36页 |
6.2.8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Abstract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