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2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21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2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24-32页 |
2.1 信用风险理论 | 第24-28页 |
2.1.1 信用风险的涵义 | 第24-25页 |
2.1.2 信用风险的特征 | 第25-26页 |
2.1.3 信用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2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8-32页 |
2.2.1 信用风险管理的涵义 | 第28页 |
2.2.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 | 第28-30页 |
2.2.3 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 | 第30-32页 |
3 米花市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| 第32-51页 |
3.1 米花市农村商业银行主要资产现状 | 第32-46页 |
3.1.1 客户贷款产品类型分布情况 | 第32-36页 |
3.1.2 客户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| 第36-38页 |
3.1.3 该行客户五级分类状况 | 第38-40页 |
3.1.4 客户贷款损失准备 | 第40-46页 |
3.2 米花市农村商业银行主要监管风险指标 | 第46-51页 |
3.2.1 资产充足率 | 第46-47页 |
3.2.2 不良贷款率 | 第47-49页 |
3.2.3 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 | 第49-50页 |
3.2.4 最大单一客户比例 | 第50-51页 |
4 米花市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51-61页 |
4.1 贷款结构不均衡 | 第51-54页 |
4.1.1 中小企业贷款所占比重较大 | 第51-52页 |
4.1.2 贷款地域集中度过高 | 第52页 |
4.1.3 前十大客户贷款集中度偏高 | 第52-54页 |
4.2 不良贷款比率持续上升 | 第54-58页 |
4.2.1 企业短期与个人经营性不良贷款上升幅度较大 | 第55-56页 |
4.2.2 黑色金属冶炼与信息软件行业不良率明显上升 | 第56-57页 |
4.2.3 受担保物价值下降及保证人财务状况恶化的影响较大 | 第57-58页 |
4.3 保证贷款及逾期贷款余额偏高 | 第58-61页 |
4.3.1 保证贷款余额偏高 | 第58-60页 |
4.3.2 保证贷款中逾期贷款余额偏高 | 第60-61页 |
5 米花市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不动产押品压力测试 | 第61-66页 |
5.1 压力测试目的及范围 | 第61页 |
5.1.1 压力测试的目的 | 第61页 |
5.1.2 压力测试的范围 | 第61页 |
5.2 压力测试过程 | 第61-62页 |
5.2.1 压力因素 | 第61-62页 |
5.2.2 传导机制 | 第62页 |
5.2.3 情景假设 | 第62页 |
5.2.4 测算数据 | 第62页 |
5.3 压力测试结果及影响评估 | 第62-66页 |
5.3.1 总体情况 | 第62-63页 |
5.3.2 押品层面 | 第63-66页 |
6 米花市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| 第66-72页 |
6.1 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| 第66-68页 |
6.1.1 有效监控、较好地落实信贷退出机制 | 第66页 |
6.1.2 逐步推行信贷分类集中管理模式 | 第66页 |
6.1.3 推行部门直接参与贷后检查工作机制 | 第66-67页 |
6.1.4 强化企业征信管理,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| 第67页 |
6.1.5 培育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,建设职业化风险管理队伍 | 第67-68页 |
6.2 对不同行业及担保方式的贷款授信进行针对性管理 | 第68-69页 |
6.2.1 针对批发与零售业贷款采取的措施 | 第68页 |
6.2.2 针对建筑业贷款采取的措施 | 第68-69页 |
6.2.3 针对保证类贷款采取的措施 | 第69页 |
6.3 提高银行风险管理量化评估能力 | 第69-72页 |
6.3.1 建立人才储备和培训机制 | 第69页 |
6.3.2 将风险管理纳入考核体系 | 第69-70页 |
6.3.3 加强常规业务管理,提高业务合规性 | 第70页 |
6.3.4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,努力改善资产质量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