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5页 |
·水资源现状 | 第13页 |
·水体硝酸盐污染现况 | 第13-14页 |
·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 | 第14-16页 |
·污水排放 | 第14-15页 |
·城市化粪池和污水管的泄漏 | 第15页 |
·固体废弃物的淋滤下渗 | 第15页 |
·污水灌溉 | 第15页 |
·大气沉降 | 第15-16页 |
·过量施肥 | 第16页 |
·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| 第16-17页 |
·硝酸盐治理技术 | 第17-22页 |
·物化法 | 第17-20页 |
·化学药剂还原法 | 第20-21页 |
·生物法 | 第21页 |
·电催化还原法 | 第21-22页 |
·选题思路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内容、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2 离子交换树脂优选 | 第25-42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1页 |
·离子交换树脂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6页 |
·实验分析方法 | 第26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2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6-3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0页 |
·转速对NO_3~-吸附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树脂质量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吸附动力学曲线 | 第32-33页 |
·吸附等温线 | 第33-36页 |
·干扰离子对NO_3~-吸附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树脂静态再生 | 第37-38页 |
·树脂动态吸附 | 第38-39页 |
·树脂配比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3 电去离子技术的实验参数优化 | 第42-54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42页 |
·实验分析方法 | 第42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42-4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4-4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3页 |
·电流-电压特性曲线 | 第46-47页 |
·EDI处理NO_3~-结果 | 第47-51页 |
·EDI改装实验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填充混合树脂EDI出水验证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4 NO_3~-电催化还原实验 | 第54-76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实验材料与装置 | 第54-55页 |
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55-56页 |
·分析与评价方法 | 第5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6-60页 |
·NH_4~+-N、NO_2~--N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56-57页 |
·负载Pd/Sn ACF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7-58页 |
·各实验因子的单因素试验 | 第58-59页 |
·4因素2水平正交实验组合设计 | 第59-60页 |
·NO_3~-电催化还原机理 | 第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75页 |
·Pd/Sn改性ACF催化剂负载情况的检测 | 第60-63页 |
·单因子实验结果 | 第63-65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 | 第65-68页 |
·反应机理 | 第68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5 电去离子电催化还原一体技术 | 第76-88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76-78页 |
·实验材料与装置 | 第76-78页 |
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78页 |
·分析与评价方法 | 第78-7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79-80页 |
·电去离子电催化 8h运行试验 | 第79页 |
·电去离子电催化连续 36h运行实验 | 第79页 |
·模拟地下水电去离子电催化 14h运行实验 | 第79-8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0-86页 |
·电去离子电催化 8h运行试验 | 第80-84页 |
·电去离子电催化连续 36h运行实验 | 第84-85页 |
·模拟地下水电去离子电催化 14h运行实验 | 第85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6 结论、展望与创新点 | 第88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8-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