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41页 |
·苯并咪唑的性质与应用 | 第12-13页 |
·苯并咪唑的理化性质 | 第12页 |
·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应用状况 | 第12-13页 |
·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概述 | 第13-36页 |
·以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| 第13-28页 |
·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| 第28-33页 |
·卤代苯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| 第33-34页 |
·邻二卤代苯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| 第34-35页 |
·以硝基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| 第35页 |
·其他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| 第35-36页 |
·醇脱氢制羰基化合物方法概述 | 第36-39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方案 | 第39-41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41-48页 |
·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41-43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3页 |
·载体改性-等体积浸渍法 | 第43页 |
·沉积-沉淀法制备催化剂 | 第43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3-44页 |
·比表面积测定(BET) | 第43页 |
·物相结构测定(XRD) | 第43页 |
·程序升温还原实验(H2-TPR) | 第43页 |
·程序升温脱附实验(CO2-TPD) | 第43-44页 |
·程序升温实验(TPD-He) | 第44页 |
·程序升温氧化实验(TPO) | 第44页 |
·热重分析(TG-DTG-DTA) | 第44页 |
·吡啶红外实验(Py-IR) | 第44页 |
·表面形貌观察(TEM) | 第44页 |
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及产物分析方法 | 第44-48页 |
·高压反应釜操作 | 第44-45页 |
·滴流床反应器操作 | 第45-46页 |
·产物分析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助剂对合成 2-甲基苯并咪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48-61页 |
·载体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助剂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·联苯并咪唑的合成 | 第53-54页 |
·催化剂表征结果及分析 | 第54-58页 |
·H2-TPR | 第54-55页 |
·XRD | 第55-56页 |
·TEM | 第56-57页 |
·CO2-TPD | 第57页 |
·吡啶红外Py-IR | 第57-58页 |
·碱助剂作用机理讨论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滴流床反应器中合成 2-甲基苯并咪唑的研究 | 第61-71页 |
·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·空速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反应压力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溶剂及助剂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4页 |
·催化剂的失活初步探索 | 第64-70页 |
·失活催化剂表征 | 第65-68页 |
·不同焙烧温度对失活催化剂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催化剂失活原因探讨 | 第69-70页 |
·滴流床中苯并咪唑合成反应机理 | 第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总结 | 第71-72页 |
·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5页 |
附录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1 作者简介 | 第90页 |
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