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4页 |
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·低碳醇合成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改性甲醇催化剂 | 第12页 |
·贵金属催化剂 | 第12-13页 |
·钼系催化剂 | 第13-14页 |
·改性费托(F-T)合成催化剂 | 第14-15页 |
·低碳醇合成热力学分析 | 第15-17页 |
·低碳醇合成体系相关反应的 ΔG~0 | 第15-16页 |
·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低碳醇合成机理 | 第17-21页 |
·双活性位 | 第17-19页 |
·Cu-Fe基催化剂低碳醇合成反应机理 | 第19-21页 |
·Cu-Fe基催化剂研究现状 | 第21-26页 |
·活性组分 | 第21页 |
·载体 | 第21-23页 |
·助剂 | 第23-25页 |
·制备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4页 |
第二章 实验总述 | 第34-39页 |
·实验试剂及设备 | 第34-35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5页 |
·催化剂还原 | 第35-36页 |
·催化剂性能评价 | 第36-38页 |
·评价装置 | 第36-37页 |
·产物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气相产物分析 | 第37页 |
·液相产物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载体与催化剂表征 | 第38-39页 |
·XRD表征 | 第38页 |
·TPR表征 | 第38页 |
·低温N_2-物理吸附表征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用于低碳混合醇合成的Fe/CuZnSi催化剂研究 | 第39-48页 |
引言 | 第3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9-40页 |
·催化剂制备 | 第39-40页 |
·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40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40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40-45页 |
·催化剂Cu:Zn比对液态产物组成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Fe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Fe负载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浸渍顺序及组分含量对CuFe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9页 |
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·催化剂制备 | 第49页 |
·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49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50-56页 |
·不同浸渍顺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催化剂的晶相结构 | 第51-52页 |
·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| 第52-54页 |
·不同浸渍顺序对液相产物组成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活性组分含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载体表面改性对低碳醇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7页 |
引言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0-61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60页 |
·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60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60-6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5页 |
·载体表面改性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| 第61页 |
·载体表面改性对催化剂晶相结构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·载体表面改性催化剂对液相产物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载体表面改性对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·总结 | 第67页 |
·展望 | 第67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0页 |
1、作者简介 | 第69页 |
2、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