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英文缩略语表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·引言 | 第13页 |
·病原学 | 第13-14页 |
·IBRV 粒子 | 第13-14页 |
·IBRV 血清型 | 第14页 |
·病毒的抵抗力 | 第14页 |
·病毒的培养 | 第14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14-18页 |
·流行和分布 | 第14-15页 |
·临床症状 | 第15-16页 |
·感染特性 | 第16页 |
·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·病毒的传播 | 第17页 |
·病毒的复制与释放 | 第17-18页 |
·病毒的基因和编码的蛋白 | 第18-20页 |
·IBRV 主要的基因 | 第18页 |
·IBRV gB 蛋白 | 第18-19页 |
·gC 蛋白 | 第19页 |
·gD 蛋白 | 第19页 |
·gE 蛋白 | 第19页 |
·TK 基因 | 第19-20页 |
·IBRV 其他基因的主要功能 | 第20页 |
·IBR 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·病毒分离鉴定 | 第20-21页 |
·病理组织学检查 | 第21页 |
·电子显微镜 | 第21页 |
·血清学检验 | 第21-22页 |
·PCR 检测 | 第22页 |
·疫苗 | 第22-25页 |
·弱毒活疫苗 | 第22-23页 |
·灭活疫苗 | 第23页 |
·亚单位疫苗 | 第23页 |
·基因工程缺失苗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TaqMan-MGB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 | 第25-33页 |
·材料 | 第25-26页 |
·病毒株 | 第2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5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-26页 |
·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引物和探针设计 | 第26页 |
·标准品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26-27页 |
·灵敏性试验 | 第27页 |
·特异性试验 | 第27页 |
·重复性试验 | 第27页 |
·临床样品检测 | 第27页 |
·结果 | 第27-31页 |
·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·荧光定量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| 第28页 |
·荧光定量 PCR 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28-29页 |
·敏感性试验结果 | 第29页 |
·特异性试验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重复性试验结果 | 第30页 |
·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 | 第30-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IBRV DQ/14 株分离鉴定 | 第33-41页 |
·材料 | 第33页 |
·病料 | 第33页 |
·毒株与细胞 | 第33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3页 |
·试剂盒及其他 | 第33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3页 |
·方法 | 第33-36页 |
·病料处理 | 第33-34页 |
·病毒分离 | 第34页 |
·病毒蚀斑克隆纯化 | 第34页 |
·病毒 TCID50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PCR 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鉴定 | 第35-36页 |
·微量血清中和试验 | 第36页 |
·结果 | 第36-39页 |
·病毒分离结果 | 第36-37页 |
·病毒蚀斑纯化与 TCID50结果 | 第37页 |
·PCR 鉴定结果 | 第37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结果 | 第37-38页 |
·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结果 | 第38页 |
·分离株目的片段的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比较 | 第38-39页 |
·讨论 | 第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DQ/14 分离株对家兔的致病性研究 | 第41-54页 |
·材料 | 第41页 |
·病毒 | 第41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41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41页 |
·试剂盒及其他 | 第41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1页 |
·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IBRV-DQ 分离株感染家兔 | 第41-42页 |
·病毒的分离 | 第42页 |
·荧光定量 PCR 检测 | 第42页 |
·攻毒后特异性 IgG 水平 | 第42页 |
·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42页 |
·免疫组化检测 | 第42-43页 |
·结果 | 第43-52页 |
·临床症状 | 第43-45页 |
·剖检结果 | 第45-46页 |
·病毒分离 | 第46-47页 |
·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 | 第47页 |
·攻毒后特异性 IgG 水平 | 第47-48页 |
·病理组织学变化 | 第48-50页 |
·免疫组化结果 | 第50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苗的制备及其效果 | 第54-61页 |
·材料 | 第54页 |
·病毒与实验动物 | 第54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54页 |
·试剂盒及其他 | 第54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4页 |
·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病毒灭活条件的优化 | 第54页 |
·灭活苗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·常规检验 | 第55页 |
·安全性检验 | 第55页 |
·效力检验 | 第55-56页 |
·结果 | 第56-59页 |
·灭活条件优化结果 | 第56页 |
·灭活疫苗的常规检验 | 第56页 |
·疫苗安全性试验结果 | 第56页 |
·疫苗效力检验 | 第56-58页 |
·特异性抗体 IgG 水平 | 第58-59页 |
·讨论 | 第59-60页 |
·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