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20页 |
| 1 脂蛋白脂酶基因(LPL)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6页 |
| ·LPL基因的定位及序列分析 | 第11-12页 |
| ·人类LPL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上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| ·猪的LPL基因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| ·牛的LPL研究进展 | 第15页 |
| ·禽类的LPL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| 2 SNP研究与PCR-SSCP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SNP及其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| ·SSCP技术的建立、原理及其特点 | 第16-18页 |
| ·PCR-SSCP方法与肌内脂肪性状的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|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9页 |
| 1 试验群体 | 第20页 |
| 2 试验器材及试剂、软件 | 第20-21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| ·主要药品和试剂 | 第21页 |
| ·软件工具 | 第21页 |
| 3 主要试剂的配置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溶液配制 | 第21-23页 |
| 4 试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肌内脂肪含量(IMF)测定 | 第23页 |
| ·血液DNA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| 5 试验引物设计与筛选 | 第24-25页 |
| 6 PCR扩增与产物检测 | 第25-27页 |
| ·引物的稀释分装 | 第25页 |
| ·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的建立 | 第25-26页 |
| ·10%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26-27页 |
| ·多态片段的回收纯化与测序 | 第27页 |
| 7 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7-29页 |
| ·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| 第27-28页 |
| ·不同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| 第28页 |
| ·基因型效应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三.结果与分析 | 第29-44页 |
| 1 山羊血液中DNA基因组提取结果 | 第29页 |
| 2 山羊LPL第1外显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·PCR扩增结果 | 第29页 |
| ·山羊LPL第1外显子PCR-SSCP结果 | 第29-31页 |
| ·山羊LPL基因第1外显子G-287A多态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 | 第31-32页 |
| 3 山羊LPL第6外显子克隆及序列分 | 第32-36页 |
| ·PCR扩增结果 | 第32-33页 |
| ·山羊LPL第6外显子PCR-SSCP结果 | 第33-34页 |
| ·山羊LPL基因第6外显子G-16997A多态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 | 第34-36页 |
| 4 山羊LPL第7外显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·PCR扩增结果 | 第36页 |
| ·山羊LPL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 | 第36-38页 |
| ·山羊LPL基因第7外显子A-18313C多态位点的遗传分析结果 | 第38-39页 |
| 5 群体动力学分析 | 第39-44页 |
| ·群体间SNP分布 | 第39页 |
| ·LPL三处突变位点基因型与品种的关系 | 第39-40页 |
| ·不同基因型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 | 第40-41页 |
| ·LPL-P1、P6、P7位点多态性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 | 第41页 |
| ·6个山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6个山羊群体的系统发育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44-48页 |
| 1 血液样品的采集 | 第44页 |
| 2 影响PCR扩增的因素 | 第44-45页 |
| 3 PCR-SSCP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45-46页 |
| 4 山羊LP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脂肪沉积关联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