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缩略符号 | 第12-14页 |
| 引言 | 第14-15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7页 |
| ·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| 第15页 |
| ·临床前毒理学试验指南及其要求 | 第15-16页 |
| ·VICH基本试验中的一般毒性试验 | 第16-20页 |
| ·急性毒性试验 | 第16-19页 |
| ·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| 第16-17页 |
| ·上下法或阶梯法(Up and down Procedure) | 第17页 |
| ·金字塔法("Pyramiding" study) | 第17-18页 |
| ·固定剂量法(Fixed dose Procedure) | 第18页 |
| ·限度试验(Limit test) | 第18页 |
| ·近似致死剂量试验法(Approximate lethal dose) | 第18-19页 |
| ·急性毒性分级法(Acute toxic class method) | 第19页 |
| ·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| 第19-20页 |
| ·氟腺呤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5页 |
| ·氟腺呤概况 | 第20页 |
| ·氟腺呤的作用机理 | 第20-21页 |
| ·氟腺呤毒理学研究 | 第21-23页 |
| ·急性毒性研究 | 第21-22页 |
| ·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| 第22页 |
| ·特殊毒性试验 | 第22-23页 |
| ·其它毒性研究 | 第23页 |
| ·氟腺呤在饲料中含量测定研究 | 第23-24页 |
| ·比色法 | 第23页 |
| ·极谱法 | 第23页 |
| 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23-24页 |
| ·氟腺呤代谢和残留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、内容与目标 | 第25-27页 |
| 第二章 氟腺呤急性毒性研究 | 第27-3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| ·试药 | 第27页 |
| ·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27-28页 |
| ·实验动物及其饲养管理 | 第28页 |
| ·剂量及分组 | 第28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动物称重和分组 | 第28页 |
| ·受试药物溶液配制 | 第28-29页 |
| ·给药方法 | 第29页 |
| ·试验观察 | 第29页 |
| ·LD_(50)计算 | 第29-30页 |
| 2 结果 | 第30-32页 |
| ·氟腺呤主要中毒症状 | 第30页 |
| ·半数致死量及其95%可信限 | 第30-32页 |
| ·毒性分级 | 第32页 |
| 3 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4 结论 | 第33-35页 |
| 第三章 饲料中氟腺呤含量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35-4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8页 |
| ·材料 | 第36页 |
| ·试剂 | 第36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6页 |
| ·标准工作液制备 | 第3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6-37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 | 第37页 |
| ·方法学考察 | 第37-38页 |
| 2 结果 | 第38-42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| 第38-39页 |
| ·专属性 | 第39-40页 |
| ·标准曲线 | 第40-41页 |
| ·灵敏度 | 第41页 |
| ·准确度、精密度 | 第41-42页 |
| 3. 讨论 | 第42页 |
| 4. 结论 | 第42-45页 |
| 第四章 氟腺呤亚慢性毒性试验 | 第45-81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1页 |
| ·试药和试剂 | 第46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46页 |
| ·实验动物及其饲养管理 | 第4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6-51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46-47页 |
| ·剂量设计 | 第47页 |
| ·动物分组 | 第47页 |
| ·受试物给予方式 | 第47页 |
| ·加药饲料的制备 | 第47-48页 |
| ·饲料中氟腺呤含量确证 | 第48页 |
| ·观察指标 | 第48-51页 |
| ·恢复期 | 第51页 |
| 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51页 |
| 2 结果 | 第51-77页 |
| ·分组结果 | 第51页 |
| ·饲料检测 | 第51-52页 |
| ·一般观察 | 第52页 |
| ·体重 | 第52-56页 |
| ·饲料消耗 | 第56-58页 |
| ·血液常规 | 第58-59页 |
| ·血清生化 | 第59-61页 |
| ·尿常规指标 | 第61页 |
| ·脏器系数 | 第61-63页 |
| ·病理学检查 | 第63-73页 |
| ·大体病理学检查 | 第63-65页 |
| ·组织病理学检查 | 第65-73页 |
| ·恢复期 | 第73-77页 |
| 3 讨论 | 第77-78页 |
| 4. 结论 | 第78-81页 |
| 第五章 日许量和最高残留限量的确定 | 第81-85页 |
| 1. 计算日许量和最高残留限量 | 第81-82页 |
| 2. 结果 | 第82页 |
| 3. 讨论 | 第82-83页 |
| 4. 结论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| 全文结论 | 第91-93页 |
| 致谢 | 第93-9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