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齿载荷谱的力学模型及混沌分形特征
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16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12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截割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截割理论的国外研究 | 第13页 |
·截割理论的国内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截齿截割载荷力的实验测试 | 第16-26页 |
·引言 | 第16页 |
·滚筒式采煤机工作原理及组成 | 第16-19页 |
·煤层和煤质 | 第16-17页 |
·滚筒式采煤机 | 第17-19页 |
·截齿截割煤岩模拟实验 | 第19-23页 |
·截割实验台 | 第20-21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的测试 | 第21-22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的离散化 | 第22-23页 |
·负载功率曲线 | 第23-24页 |
·载荷谱的相关性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截齿截割煤岩力学模型 | 第26-41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刀型截齿截割学说 | 第26-28页 |
·埃斯楔裂学说 | 第26-27页 |
·西松剪裂学说 | 第27页 |
·别隆密实核学说 | 第27-28页 |
·镐型截齿截割学说 | 第28-30页 |
·I.Evans 学说 | 第28页 |
·镐型截齿截割力等效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镐型截齿的截割力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截齿阻力谱统计模型 | 第30-32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的实验理论模型 | 第32-37页 |
·截齿工况系数 | 第32页 |
·截齿切削厚度 | 第32-34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的实验理论模型 | 第34-37页 |
·截割阻力模拟仿真 | 第37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4 截齿载荷谱与负载功率谱的分形特征 | 第41-52页 |
·引言 | 第41页 |
·非闭合曲线的分形研究 | 第41-44页 |
·盒维数 | 第41-42页 |
·非闭合截割曲线的分形特征 | 第42-44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的分形研究 | 第44-48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的分形盒维数 | 第44-46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的分形关联维数 | 第46-48页 |
·负载功率曲线谱的分形研究 | 第48-51页 |
·负载功率时间序列分形当量功 | 第48-50页 |
·负载功率时间序列关联维数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5 截割系统的混沌动力学模型 | 第52-66页 |
·引言 | 第52页 |
·截割系统混沌的研究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混沌的演变过程 | 第53页 |
·混沌的研究方法 | 第53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的功率谱 | 第53-55页 |
·截割阻力曲线谱Lyapunov 指数法 | 第55页 |
·负载功率曲线谱的混沌特征 | 第55-58页 |
·功率谱法分析截割阻力曲线谱 | 第55-56页 |
·Lyapunov 指数法分析负载功率曲线谱 | 第56页 |
·负载功率混沌时间序列多步预测 | 第56-58页 |
·截齿截割动力系统混沌模型 | 第58-65页 |
·煤岩分形损伤刚度 | 第58-59页 |
·截割系统的混沌模拟 | 第59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6 结论 | 第66-6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2-7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4-75页 |
摘要 | 第75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