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·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| 第11-13页 |
2 关于即兴演奏的介绍及研究 | 第13-17页 |
·钢琴即兴演奏的概念界定 | 第13页 |
·即兴演奏中独奏与伴奏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·即兴演奏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有关储望华即兴演奏的相关研究动态 | 第15-17页 |
3 对储望华有关钢琴即兴演奏实践的描述 | 第17-43页 |
·创作实践 | 第17-36页 |
·对储望华唯一一首标题为《即兴曲》的钢琴作品进行分析 | 第18-25页 |
·储望华其他作品中有关即兴的创作片段 | 第25-36页 |
·表演实践 | 第36-37页 |
·储望华的钢琴即兴演奏实践 | 第36-37页 |
·理论与教学实践 | 第37-43页 |
·储望华在其文章中对即兴演奏的论述 | 第37-41页 |
·储望华在博客和讲座中对即兴演奏的论述 | 第41-43页 |
4 储望华对即兴演奏领域的贡献 | 第43-47页 |
·理论贡献 | 第43-45页 |
·提出了即兴演奏的重要性 | 第43页 |
·明确了提高即兴演奏能力的具体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指明了即兴演奏的“民族化”方向 | 第44-45页 |
·实践贡献 | 第45-47页 |
·创作实践上的贡献 | 第45页 |
·舞台实践上的贡献 | 第45-46页 |
·教育事业与社会活动实践上的贡献 | 第46-47页 |
5 储望华的即兴演奏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| 第47-49页 |
·高师中即兴伴奏发展缓慢的原因 | 第47-48页 |
·对即兴伴奏的现状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 | 第48-49页 |
6 结语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3-5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