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

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生态责任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13页
引言第13-21页
 一、问题的缘起第13-14页
 二、相关文献及研究现状评述第14-18页
  (一)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(二)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三、研究目标和框架第18-19页
  (一)研究目标第18页
  (二)研究框架第18-19页
 四、研究意义和重点难点第19页
  (一)研究意义第19页
  (二)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19页
 五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9-21页
  (一)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(二)研究创新点第20-21页
第一章 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概述第21-45页
 一、相关概念界定第21-32页
  (一)城镇化的相关概念第21-30页
  (二)政府生态责任的相关概念第30-32页
 二、我国城镇化对政府履行生态责任提出的新要求第32-39页
  (一)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集聚对政府履行生态责任提出的新要求第33-35页
  (二)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占用对政府履行生态责任提出的新要求第35-38页
  (三)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对政府履行生态责任提出的新要求第38-39页
 三、政府是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第39-41页
  (一)政府是城镇发展的规划者第39-40页
  (二)政府是生态制度的供给者第40页
  (三)政府是生态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第40-41页
 四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重要意义第41-45页
  (一)有利于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第41-42页
  (二)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第42-43页
  (三)有利于构建以改善民生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43页
  (四)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第43-44页
  (五)有利于逐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第44-45页
第二章 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理论依据第45-62页
 一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源环境的主要思想第45-52页
  (一)马克思恩格斯:物质自然观与人化自然观第45-50页
  (二)列宁: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、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第50-51页
  (三)斯大林:社会生活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第51-52页
 二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环保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第52-58页
  (一)毛泽东:自然界绝对运动和自然界发展存在规律的思想第52-54页
  (二)邓小平: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54-55页
  (三)江泽民: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论断第55-56页
  (四)胡锦涛:以人为本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56-57页
  (五)习近平:推进绿色发展 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第57-58页
 三、国外学者关于政府生态责任的基本理论第58-62页
  (一)新公共服务理论第58-59页
  (二)环境权理论第59页
  (三)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第59-60页
  (四)可持续发展理论第60-62页
第三章 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现状分析第62-85页
 一、我国政府履行生态环境职能的发展历程第62-63页
  (一)起步阶段(1973年—1983年)第62-63页
  (二)发展阶段(1983年—1989年)第63页
  (三)深化阶段(1989年至今)第63页
 二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取得的成就第63-71页
  (一)城镇规划中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第63-65页
  (二)生态环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第65-66页
  (三)生态环境管理机构逐步健全第66-67页
  (四)环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第67-68页
  (五)生态环保制度和政策逐步完善第68-69页
  (六)生态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69-71页
 三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1-78页
  (一)城镇发展中对生态环保的规划缺乏科学性第71-72页
  (二)在城镇化建设中重速度轻生态第72-74页
  (三)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第74-76页
  (四)对破坏生态环保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第76-78页
 四、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履行生态责任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78-85页
  (一)对城镇化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且生态意识不足第78-80页
  (二)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第80页
  (三)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保手段过于单一第80-81页
  (四)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保制度体系不完善第81-85页
第四章 国外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85-99页
 一、国外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实践经验第85-95页
  (一)英国的实践经验:自愿管理手段和信息公开制度第85-86页
  (二)美国的实践经验:环境立法和环境警察制度第86-88页
  (三)德国的实践经验:提升民族环保意识和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第88-89页
  (四)日本的实践经验:重视法律和完善环境管理机构第89-91页
  (五)巴西的实践经验:环保法律的完善和严格的自然保护区政策第91-92页
  附:(一)美国洛杉矶雾霾治理的实践经验第92-94页
  (二)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第94-95页
 二、国外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95-99页
  (一)明确政府生态环保职责第95页
  (二)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保规划第95-96页
  (三)建立并严格执行完备的环保法律法规第96页
  (四)综合利用各种环境经济手段第96-97页
  (五)完善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能第97页
  (六)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第97-98页
  (七)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98-99页
第五章 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加强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对策第99-121页
 一、强化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责任意识第99-101页
  (一)强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保意识第99-100页
  (二)明确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履行生态责任的内容第100-101页
 二、对城镇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引导第101-107页
  (一)规划与引导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第102-104页
  (二)高度重视并发挥专业人才在规划中的积极作用第104-105页
  (三)制定并遵循规范的规划程序第105-107页
 三、完善政府履行生态责任的相关制度第107-114页
  (一)完善与生态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第107-110页
  (二)完善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生态责任考核制度第110-113页
  (三)健全政府生态问责制度第113页
  (四)完善对政府生态环保职能的监督机制第113-114页
 四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第114-118页
  (一)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重要作用第114-115页
  (二)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思想教育第115-116页
  (三)推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第116-117页
  (四)积极引导绿色消费,倡导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第117-118页
 五、加强政府间及政府与其他环保主体间的多元化合作第118-121页
  (一)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第118页
  (二)加强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第118-119页
  (三)加强政府与其它非政府组织(NGO)之间的合作第119页
  (四)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第119-120页
  (五)加强生态环保的国际合作第120-121页
结论第121-123页
参考文献第123-132页
后记第132-134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34页

论文共1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与DPSIR模型的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
下一篇:关东田园景观风景美学及景观文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