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独的狂放与追寻--虹影创作的心理学探析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人格的发展及其转移 | 第10-25页 |
第一节 人格障碍中的挣扎 | 第10-15页 |
一、物质匮乏与阴郁气质的形成 | 第10-12页 |
二、情感缺位与冷漠的创作 | 第12-14页 |
三、死亡经历与死亡情节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“自我”凸显中的蜕变 | 第15-20页 |
一、自我意识的萌动 | 第16-17页 |
二、自由生活的追求 | 第17-19页 |
三、生活风格的形成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追寻缺失中的超越 | 第20-25页 |
一、移情与升华 | 第21-22页 |
二、饮食与文化 | 第22-23页 |
三、性爱与超脱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作品中的情节与情结 | 第25-39页 |
第一节 遁逃与自我保护 | 第25-30页 |
一、冲出“家”的牢笼 | 第26-28页 |
二、逃离生活环境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主体意识的确认与发挥 | 第30-34页 |
一、主体角色与自我确认 | 第30-32页 |
二、主导地位的位移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转世重生与灵魂救赎 | 第34-39页 |
一、转世与生命传承 | 第35-37页 |
二、现实与往事的巧合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源于本能的极限体验与追求 | 第39-52页 |
第一节 生命本能的极致张扬 | 第39-44页 |
一、完美性爱的享受 | 第40-42页 |
二、畸形性爱的体验 | 第42-44页 |
第二节 创伤中寻觅灵魂复归 | 第44-48页 |
一、自我毁灭与重生 | 第44-46页 |
二、他者毁灭与救赎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生、死本能的辩证思考 | 第48-52页 |
第四章 “如影如虹”式的话语表达 | 第52-64页 |
第一节 幻想式的欲望呈现 | 第52-56页 |
第二节 时空交错的错落与统一 | 第56-60页 |
第三节 象征意象与梦想表达 | 第60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