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·柴油机排放控制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| 第11页 |
| ·废气再循环技术 | 第11-12页 |
| ·颗粒物捕集技术 | 第12页 |
| ·氧化催化剂 | 第12页 |
| ·柴油机新型燃烧方式 | 第12-16页 |
| ·柴油机传统燃烧机理 | 第12-13页 |
| ·新型燃烧方式 | 第13-16页 |
| ·替代燃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| ·气体代用燃料 | 第16-17页 |
| ·醇类燃料 | 第17页 |
| ·二甲醚 | 第17-18页 |
| ·生物柴油 | 第18-19页 |
| ·人工智能算法简介 | 第19-21页 |
| ·遗传算法 | 第19-20页 |
| ·模拟退火算法 | 第20页 |
| ·蚁群算法 | 第20页 |
| ·人工神经网络 | 第20-21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| 第21-24页 |
| 第2章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耦合EGR的试验研究 | 第24-41页 |
| ·试验装置简介 | 第24-27页 |
| ·试验用发动机 | 第24-25页 |
| ·发动机进排气管路改造 | 第25页 |
| ·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-27页 |
| ·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理化特性对比 | 第27-28页 |
| ·EGR对普通柴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| 第28-38页 |
| ·固定循环油量下EGR率的影响 | 第29-33页 |
| ·不同负荷工况下EGR率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| ·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对比试验 | 第38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3章 柴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校核 | 第41-67页 |
| ·柴油机缸内基本方程及燃烧模型 | 第41-47页 |
| ·缸内工作工程基本方程 | 第42页 |
| ·气缸周壁传热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缸内燃烧模型 | 第43-45页 |
| ·GT-POWER提供的燃烧模型简介 | 第45-47页 |
| ·单缸机下燃烧模型的标定 | 第47-52页 |
| ·柴油机整机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标定 | 第52-55页 |
| ·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2页 |
| ·模型主要参数的设置 | 第52-54页 |
| ·整机模型排放模型的标定 | 第54页 |
| ·仿真模型的校核 | 第54-55页 |
| ·生物柴油燃料特性的设置 | 第55-59页 |
| ·电子节气门模型的建立 | 第59-65页 |
| ·电子节气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59-62页 |
| ·基于Simulink的节气门模型建立 | 第62-65页 |
| ·节气门响应性研究 | 第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第4章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燃料配比辨识算法研究 | 第67-80页 |
| ·燃料掺混比例理论模型 | 第67-72页 |
| ·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67-70页 |
| ·掺混比例建模数据获取 | 第70-72页 |
| ·BP神经网络的结构与算法研究 | 第72-74页 |
| ·MATLAB下神经网络模型建模流程 | 第74-76页 |
| ·模型的训练与校核 | 第76-7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| 第5章 柴油机大EGR率下瞬态过程控制研究 | 第80-98页 |
| ·柴油机大EGR率下瞬态控制 | 第80-87页 |
| ·基于节气门的瞬态控制方法 | 第80-81页 |
| ·瞬态过程节气门控制边界设定 | 第81-87页 |
| ·基于GT-POWER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瞬态过程仿真 | 第87-91页 |
| ·基于节气门控制的联合仿真平台 | 第87-89页 |
| ·掺混比例预测模块 | 第89-91页 |
| ·发动机瞬态加载过程控制研究 | 第91-97页 |
| ·固定节气门开度的瞬态加载过程 | 第91-92页 |
| ·掺混比例预测对瞬态加载过程影响研究 | 第92-94页 |
| ·基于转矩输出率的节气门开度控制 | 第94-95页 |
| ·基于负荷变化率的瞬态节气门开度修正 | 第95-9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| 结论 | 第98-100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98-99页 |
| 展望 | 第99-10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0-104页 |
| 附录 | 第104-10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106-107页 |
| 致谢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