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背景下传统陶瓷手工艺人的选择--景德镇樊家井仿古瓷集散地追踪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樊家井仿古瓷集散地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7-40页 |
第一节 樊家井发展脉络 | 第17-20页 |
一 樊家井仿古瓷集散地发展脉络 | 第17-18页 |
二 仿古瓷艺术种类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樊家井经营模式发展现状 | 第20-32页 |
一 店铺的种类与结构 | 第21-28页 |
(一) 店铺种类 | 第21-25页 |
1 销售瓷器的店铺 | 第22-24页 |
2 销售古玩字画等非瓷器店铺 | 第24-25页 |
3 既销售瓷器也销售古玩的店铺 | 第25页 |
(二) 店铺结构 | 第25-27页 |
1 自产自销型店铺 | 第26页 |
2 半自产自销型店铺 | 第26-27页 |
3 销售型店铺 | 第27页 |
(三) 店铺面积 | 第27-28页 |
二 作坊的种类与结构 | 第28-30页 |
(一) 做釉下彩瓷的作坊 | 第28-29页 |
(二) 生产釉上彩瓷器的作坊 | 第29-30页 |
(三) 专做白胎的作坊 | 第30页 |
三 烧窑户 | 第30-31页 |
四 新式瓷器创业企业的出现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樊家井内部人员构成 | 第32-37页 |
一 店主 | 第32-34页 |
(一) 店主来源 | 第32-33页 |
(二) 店主构成 | 第33-34页 |
二 买家分类 | 第34-36页 |
三 附属行业——拉车夫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樊家井独特的文化特征 | 第37-38页 |
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二章 与樊家井相关的其他仿古群落的形成与发展 | 第40-51页 |
第一节 筲箕坞仿古瓷集散地的探析 | 第40-42页 |
一 筲箕坞历史溯源 | 第40-41页 |
二 城市新村的建立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罗家坞仿古瓷聚集区的发展脉络 | 第42-45页 |
一 罗家坞历史溯源 | 第42-43页 |
二 作坊-店铺经营模式 | 第43-45页 |
第三节 三个仿古瓷聚集区内部联系与区别 | 第45-49页 |
一 筲箕坞和樊家井 | 第45-46页 |
二 罗家坞和樊家井 | 第46-47页 |
三 三个仿古瓷集散地差异的原因 | 第47-48页 |
四 转型的仿古瓷产地 | 第48-49页 |
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樊家井陶瓷手工艺人的选择 | 第51-61页 |
第一节 由生产集散地向销售中心的转移 | 第51-53页 |
一 生产-销售模式的重组 | 第51-53页 |
二 产品的多元化构成 | 第53页 |
第二节 艺术风格的流变 | 第53-55页 |
一 仿古瓷的“创新” | 第53-55页 |
二 从仿古瓷到仿古类产品 | 第55页 |
第三节 生产-销售方式的全球化转变 | 第55-60页 |
一 技术的革新到互联网的运用 | 第55-58页 |
二 海外贸易形式的转变 | 第58-60页 |
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5页 |
一 樊家井仿古瓷聚集区内外功能的转变 | 第61-63页 |
二 功能转变的动因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附录 | 第72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