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绪论 | 第8-26页 |
| 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9-17页 |
| ·纪录片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| ·国家形象宣传片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研究创新点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7-18页 |
| ·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6页 |
| ·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 | 第18-22页 |
| ·文明冲突理论 | 第22-26页 |
| 第一章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和样本选取 | 第26-34页 |
| ·纪录片概念界定 | 第26-28页 |
| ·国家形象宣传片概念界定 | 第28-29页 |
| ·影视话语概念界定 | 第29-30页 |
| ·样本选取概述 | 第30-34页 |
| ·样本选取原则 | 第30-31页 |
| ·影片样本介绍 | 第31-34页 |
| 第二章 《角度篇》和《列国图志:中国》影视话语差异分析 | 第34-59页 |
| ·内容设置话语差异分析 | 第34-47页 |
| ·《中国国家形象——角度篇》的内容设置 | 第34-37页 |
| ·《列国图志:中国》的内容设置 | 第37-41页 |
| ·内容设置比较分析 | 第41-47页 |
| ·语言设置话语差异分析 | 第47-59页 |
| ·有声语言设置比较分析 | 第47-53页 |
| ·无声语言设置比较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第三章 中西文化差异对影视话语表述的影响 | 第59-70页 |
| ·“文明冲突”背景下中西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 | 第59-61页 |
| ·中西文化差异对影片创作产生的影响 | 第61-70页 |
| ·社会关系取向: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| 第61-63页 |
| ·时间取向:过去主义与未来主义 | 第63-65页 |
| ·审美取向:善美主义与真美主义 | 第65-67页 |
| ·社会地位取向:等级主义与平等主义 | 第67-70页 |
| 第四章 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和反思 | 第70-74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70-72页 |
| ·研究反思与展望 | 第72-73页 |
| ·研究不足 | 第73-74页 |
| 结语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