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1页 |
| ·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概述 | 第11-20页 |
| ·生物医学材料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 | 第12-16页 |
| ·生物医学材料的基本要求 | 第16-18页 |
| ·生物可靠性 | 第16-17页 |
| ·生物可使用性 | 第17页 |
| ·生物安全性 | 第17-18页 |
| ·生物医学仿生材料 | 第18-20页 |
| ·医学仿生材料 | 第18-19页 |
| ·骨修复仿生材料 | 第19-20页 |
| ·高分子微球 | 第20-22页 |
| ·高分子微球的定义和分类 | 第20-21页 |
| ·高分子微球的功能和医学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高分子微球的功能 | 第21页 |
| ·高分子微球在医学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表面修饰和仿生矿化技术 | 第22-25页 |
| ·生物材料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22页 |
| ·表面修饰技术 | 第22-24页 |
| ·生物涂层表面修饰法 | 第23页 |
| ·表面生物化 | 第23页 |
| ·表面形貌修饰法 | 第23-24页 |
| ·仿生矿化技术 | 第24-25页 |
| ·模拟体液矿化法 | 第24页 |
| ·交替矿化法 | 第24-25页 |
| ·过饱和溶液矿化法 | 第25页 |
| ·壳聚糖及其复合微球 | 第25-29页 |
| ·壳聚糖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| 第25-26页 |
| ·壳聚糖的主要生物特性 | 第26-27页 |
| ·生物降解性 | 第26页 |
| ·抗菌抑菌性 | 第26-27页 |
| ·对细胞膜的粘附性 | 第27页 |
| ·壳聚糖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| ·药物缓/控释体系 | 第27页 |
| ·免疫吸附脱毒剂、凝血剂和抗肿瘤剂 | 第27-28页 |
| ·组织工程 | 第28页 |
| ·壳聚糖及其复合微球表面修饰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本文工作 | 第29-31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| 第二章 碳纳米管/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1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31-32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CNTs的酸化处理 | 第33页 |
| ·CS微球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| ·CNTs/CS复合微球的制备 | 第34页 |
| ·微球表证 | 第34-35页 |
| ·扫描电镜检测 | 第34页 |
| ·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 | 第34页 |
| ·能谱分析 | 第34页 |
| ·吸水率和溶胀率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37页 |
| ·CNTs酸化处理前后结构形貌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复合CNTs前后微球表面形貌 | 第36页 |
| ·微球的吸水率溶胀率 | 第36-37页 |
| ·微球形成机理 | 第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三章 碳纳米管/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原位仿生矿化研究 | 第39-49页 |
| ·引言 | 第39-4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1页 |
| ·矿化液的配置 | 第41页 |
| ·微球的仿生矿化 | 第41页 |
| ·煅烧实验 | 第41页 |
| ·表征 | 第41-42页 |
| ·扫描电镜检测 | 第41页 |
| ·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能谱分析 | 第42页 |
| ·吸水率和溶胀率分析 | 第4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7页 |
| ·矿化微球XRD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矿化CS微球的SEM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矿化CNTs/CS复合微球的SEM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CNTs/CS复合微球煅烧后形貌分析 | 第45页 |
| ·不同微球溶胀率和含水率 | 第45-46页 |
| ·CNTs/CS复合微球表面矿化机理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| 第四章 碳纳米管/壳聚糖复合微球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| 第49-57页 |
| ·引言 | 第49-5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1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50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5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0-51页 |
| ·细胞培基配制 | 第50-51页 |
| ·MG63细胞复苏与培养 | 第51页 |
| ·细胞与微球共培养 | 第51页 |
| ·表征 | 第51-52页 |
| ·细胞形态SEM观察 | 第51页 |
| ·MTT检测 | 第51-52页 |
| ·矿化结节形成检测(茜素红染色) | 第5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5页 |
| ·MG63细胞形态观察 | 第52-53页 |
| ·细胞在微球表面生长的形态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细胞增殖能力MTT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矿化结节形态观察 | 第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|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57-61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7-58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58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参与情况说明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