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1-17页 |
第一部分 蟾蜍毒素衍生物肿瘤靶向偶联物研究 | 第17-7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37页 |
1 ADC介绍 | 第17-33页 |
·ADC概念、发展史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现状及前沿 | 第19-22页 |
·经上市的药物 | 第19-20页 |
·临床阶段化合物及研发热点 | 第20-22页 |
·ADC设计优化 | 第22-33页 |
·ADC靶点的选择 | 第22-26页 |
·抗体部分 | 第26-28页 |
·效应分子部分 | 第28-30页 |
·接头部分 | 第30-33页 |
2 课题设计介绍 | 第33-36页 |
·BF211-HCl | 第33-36页 |
·十三肽A54 | 第36页 |
3 论文研究目标及整体设计 | 第36-37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7-40页 |
·细胞株 | 第37页 |
·化合物及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主要耗材 | 第38-3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40页 |
·SRB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 | 第40页 |
·组织蛋白酶酶切产物检测 | 第40-41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41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41-57页 |
·BF211连接不同接头的化合物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评价 | 第41-49页 |
·与不可断裂硫醚键及PEG接头连接评价 | 第42-44页 |
·与四肽GFLP接头连接评价 | 第44-47页 |
·与二肽接头(vc)连接评价 | 第47-49页 |
·靶向化合物CXM-03035研究 | 第49-55页 |
·CXM-03035组织蛋白酶B酶切产物检测 | 第49-52页 |
·CXM-03035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靶向性研究 | 第52-55页 |
·讨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70页 |
第二部分 作用于线粒体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| 第70-1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0-80页 |
1 线粒体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| 第70-77页 |
·线粒体 | 第70-77页 |
·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| 第71-73页 |
·线粒体膜电位 | 第73-74页 |
·线粒体与疾病 | 第74-77页 |
2 化合物来源及介绍 | 第77-80页 |
·化合物来源 | 第77-79页 |
·论文研究目标与整体设计 | 第79-80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80-8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80-84页 |
·细胞株 | 第80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80-82页 |
·主要耗材 | 第82-8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83-8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4-87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84页 |
·SRB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 | 第84页 |
·Western-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 | 第84-85页 |
·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| 第85-86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86-87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87-95页 |
·化合物生物学效果评价及构效分析 | 第87-95页 |
·化合物细胞毒性作用评价 | 第87-90页 |
·化合物构效分析 | 第90-93页 |
·化合物细胞毒性作用及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作用 | 第93-95页 |
第四章 化合物作用机制探讨 | 第95-105页 |
·化合物不引发细胞自噬 | 第96-98页 |
·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 | 第98-100页 |
·化合物对凋亡蛋白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·化合物对HCT-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影响 | 第101-103页 |
·讨论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14页 |
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14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