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20页 |
·合作 | 第8-13页 |
·合作的概念 | 第8-9页 |
·合作的相关理论 | 第9-11页 |
·儿童合作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有关合作的干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宽恕 | 第13-16页 |
·宽恕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宽恕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宽恕的干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沟通 | 第16-18页 |
·沟通的概念 | 第16页 |
·沟通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关于沟通的干预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宽恕、沟通与合作三者关系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沟通与合作的相关研究 | 第18页 |
·宽恕与合作的关系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研究构想和研究意义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20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研究一初中生宽恕、人际沟通能力与合作倾向的关系 | 第22-3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2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23-24页 |
·合作倾向评定量表 | 第23页 |
·Healand宽恕量表 | 第23页 |
·支持性沟通量表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过程 | 第24页 |
·团体施测 | 第2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4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24-29页 |
·初中生宽恕、沟通能力和合作倾向的总体水平 | 第24-25页 |
·初中生宽恕、沟通能力与合作倾向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| 第25-26页 |
·初中生宽恕、沟通能力与合作倾向在生源类型上的差异检验 | 第26页 |
·初中生宽恕、沟通能力与合作倾向性在是否班干部上的的差异检验 | 第26-27页 |
·宽恕、沟通能力与合作倾向的关系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宽恕和合作倾向的回归分析 | 第28页 |
·沟通能力和合作倾向的回归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29-31页 |
·初中生同伴宽恕的总体特征分析 | 第29页 |
·初中生沟通能力的总体特征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初中生合作倾向的总体特征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宽恕、沟通能力与合作倾向的关系分析 | 第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研究二初中生宽恕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干预研究 | 第32-4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32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32页 |
·团体活动干预方案设计及实施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34-37页 |
·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宽恕、沟通能力和合作倾向上的比较 | 第34-35页 |
·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宽恕、沟通能力和合作倾向上的比较 | 第35页 |
·实验组干预前后测的差异比较 | 第35-36页 |
·对照组干预前后测的差异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37-40页 |
·实验组、对照组在宽恕水平上的变化 | 第37页 |
·实验组、对照组在人际沟通能力上的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组、对照组在合作倾向上的变化 | 第38页 |
·实验组成员在干预过程中的具体感受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0页 |
·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40页 |
·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附录 | 第45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6页 |
附件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