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井机车精确定位技术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4页 |
| 1 绪论 | 第14-20页 |
| ·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外矿井机车精确定位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国外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国内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·论文创新点 | 第18页 |
| ·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8-20页 |
| 2 定位技术简介 | 第20-30页 |
| ·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 | 第20-25页 |
| ·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| 第20-21页 |
| ·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定位技术 | 第21-22页 |
| ·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定位算法 | 第22-25页 |
| ·其他定位技术 | 第25-27页 |
| ·超声波定位技术 | 第25页 |
| ·红外线定位技术 | 第25-26页 |
| ·编码电缆定位技术(无线感应定位技术) | 第26-27页 |
| ·惯性导航定位技术 | 第27页 |
| ·定位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 | 第27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3 改进的矿山井下机车精确定位技术 | 第30-48页 |
| ·基于TDOA的机车定位技术 | 第30-36页 |
| ·TDOA测距原理及其误差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移动机车TDOA测距误差的分析和修正 | 第31-34页 |
| ·定位算法 | 第34-36页 |
| ·改进TDOA算法描述 | 第36页 |
| ·基于RSSI的机车定位技术 | 第36-40页 |
| ·矿井无线通信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·RSSI测距模型 | 第37页 |
| ·改进RSSI的矿井下机车定位算法 | 第37-40页 |
| ·改进算法实现过程 | 第40页 |
| ·改进矿井定位技术分析 | 第40-47页 |
| ·基于TDOA改进的矿山井下机车定位技术实验仿真 | 第40-43页 |
| ·改进RSSI的矿山井下机车定位技术实验仿真 | 第43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4 机车定位实验平台 | 第48-56页 |
| ·实验平台的简介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平台主体简介 | 第48页 |
| ·上位机功能的实现 | 第48-49页 |
| ·机车模型制作 | 第49页 |
| ·实验系统的制作 | 第49-54页 |
| ·系统开机界面 | 第50页 |
| ·参数设置界面 | 第50-51页 |
| ·测距测试界面 | 第51-53页 |
| ·机车定位测试界面 | 第53页 |
| ·分析界面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5 机车定位技术的测试、分析与评价 | 第56-64页 |
| ·实验测试 | 第56-60页 |
| ·无线信标节点和超声波传感器的选择 | 第56-58页 |
| ·TDOA测距实验测试 | 第58-59页 |
| ·RSSI测距实验测试 | 第59页 |
| ·基于TDOA的定位技术的精度测试 | 第59-60页 |
| ·基于RSSI的定位技术的精度测试 | 第60页 |
| ·测试结果的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机车精确定位技术方案评价 | 第62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6 总结和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64-65页 |
| ·展望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4页 |
|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技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