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水中悬浮隧道的概念 | 第11-13页 |
·水中悬浮隧道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·水中悬浮与典型跨海通道方案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·悬浮隧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拟建和规划的悬浮隧道方案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海洋波浪对悬浮隧道管段作用分析 | 第19-34页 |
·引言 | 第19-20页 |
·波浪理论的基本方程 | 第20-23页 |
·控制方程 | 第20-22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22-23页 |
·各种波浪理论简述 | 第23-27页 |
·线性波浪理论(Airy波理论) | 第23-24页 |
·有限波幅理论(Stokes二阶近似有限波幅理论) | 第24-25页 |
·孤立波理论(Solitary波理论) | 第25-26页 |
·椭圆余弦波理论(Cnoidal波理论) | 第26页 |
·摆线波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各种波浪理论的使用范围 | 第27-28页 |
·悬浮隧道的波浪作用力理论 | 第28-33页 |
·概述 | 第28-29页 |
·Morison方程与绕射理论的适用范围 | 第29页 |
·Morison方程 | 第29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水流对悬浮隧道的作用研究及流固耦合基本原理 | 第34-43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水流对悬浮隧道作用效应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水流对隧道的单独作用 | 第34-37页 |
·波浪和水流的联合作用 | 第37页 |
·流固耦合基本原理 | 第37-42页 |
·流固耦合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流固耦合的描方法 | 第38页 |
·耦合运动控制方程 | 第38-39页 |
·耦合界面上的数据传递 | 第39-40页 |
·流固耦合求解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悬浮隧道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| 第43-65页 |
·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简介 | 第43-45页 |
·引言 | 第43-44页 |
·ADINA软件的发展过程 | 第44页 |
·ADINA的扩展功能 | 第44页 |
·前后处理模块(ADINA-AUI)特点 | 第44-45页 |
·ADINA分析能力 | 第45页 |
·ADINA软件求解过程介绍 | 第45-47页 |
·有限元软件基本操作 | 第45-47页 |
·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47页 |
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47-51页 |
·结构选型 | 第48-49页 |
·模型计算参数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9-51页 |
·不同的参数影响分析 | 第51-64页 |
·不同的悬浮深度影响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不同的η取值的影响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隧道管段截面形式影响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洋流流速影响分析 | 第59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结论 | 第65页 |
·不足与建议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