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接触氧化—温室结构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水资源污染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污水处理技术 | 第11页 |
·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| 第11-13页 |
·生物接触氧化法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·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 | 第13-24页 |
·人工湿地技术概述 | 第13-22页 |
·人工湿地技术应用现状 | 第22-24页 |
·课题的提出、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4-26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工程概述 | 第26-33页 |
·海林污水处理站区域概况 | 第26-28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6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6-27页 |
·社会经济 | 第27-28页 |
·海林污水处理站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8页 |
·海林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| 第28-33页 |
·设计规模及位置 | 第28页 |
·设计进出水水质 | 第28-29页 |
·工艺选择与确定 | 第29页 |
·工艺流程 | 第29-30页 |
·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| 第30-33页 |
第3章 生物接触氧化-人工湿地工程运行效果 | 第33-45页 |
·运行调试 | 第34-35页 |
·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启动 | 第34页 |
·人工湿地的启动 | 第34-35页 |
·组合工艺耦合运行效果 | 第35页 |
·组合工艺处理效能分析 | 第35-43页 |
·对COD 的去除效果 | 第35-37页 |
·对NH_4~+-N 的去除效果 | 第37-38页 |
·对TN 的去除效果 | 第38-39页 |
·对TP 的去除效果 | 第39-42页 |
·各单元去除效能贡献率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生活污水应用研究 | 第45-61页 |
·污染物在湿地的沿程变化规律 | 第45-50页 |
·有机物沿程变化规律 | 第45-46页 |
·氮素沿程变化规律 | 第46-49页 |
·TP 沿程变化规律 | 第49-50页 |
·污染物去除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0-57页 |
·温度变化对湿地处理效能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·微生物活性对氮素脱除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·湿地pH 和DO 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与其他脱氮除磷工艺比较 | 第57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5章 生物接触氧化-人工湿地工程经济评价 | 第61-67页 |
·工艺选择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工程投资 | 第62-63页 |
·土建成本 | 第62页 |
·处理设备及其他费用计算 | 第62-63页 |
·运行成本 | 第63-64页 |
·资源回收 | 第64-66页 |
·污水回用 | 第64页 |
·污泥的资源化 | 第64-65页 |
·湿地植物的价值 | 第65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