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前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·银蓝通络软胶囊有效成分简介 | 第9-18页 |
·银杏叶 | 第9-14页 |
·绞股蓝 | 第14-18页 |
·小结 | 第18页 |
·气虚血瘀证 | 第18-19页 |
·气虚血瘀证简介 | 第18页 |
·气虚血瘀证引起的疾病 | 第18页 |
·气虚血瘀证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治疗气虚血瘀证药物 | 第19页 |
·银蓝通络.服液缺陷 | 第19-20页 |
·项目关键技术问题 | 第20页 |
·银蓝通络软胶囊研究意义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银蓝通络软胶囊内容物浓缩工艺研究 | 第22-35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2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22页 |
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2页 |
·实验室银蓝通络软胶囊内容物制备工艺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药液制备 | 第22-23页 |
·药液浓缩 | 第23页 |
·含固量测定 | 第23-24页 |
·中试银蓝通络软胶囊内容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| 第24-32页 |
·药液制备 | 第24页 |
·药液浓缩 | 第24页 |
·浓缩前药液和浓缩后浸膏的含固量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TLC法鉴别浓缩前药液和浓缩后浸膏中槲皮素、银杏叶、绞股蓝 | 第25-27页 |
·浓缩前药液和浓缩后浸膏的总黄酮醇苷测定 | 第27-29页 |
·浓缩前药液和浓缩后浸膏的绞股蓝总皂苷测定 | 第29-31页 |
·浓缩前药液和浓缩后浸膏的指纹图谱比对 | 第31-32页 |
·银蓝通络软胶囊蜂蜜浓缩工艺考察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银蓝通络软胶囊内容物辅料及囊壳配比研究 | 第35-38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5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5页 |
·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35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35-37页 |
·银蓝通络软胶囊内容物配比筛选 | 第35-36页 |
·银蓝通络软胶囊囊壳配比筛选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银蓝通络软胶囊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 | 第38-54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8-39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8页 |
·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38-39页 |
·样品性状、p H值和相对密度 | 第39页 |
·TLC法鉴别银蓝通络软胶囊中槲皮素、银杏叶和绞股蓝 | 第39-42页 |
·TLC鉴别银蓝通络软胶囊中槲皮素 | 第39-40页 |
·TLC鉴别银蓝通络软胶囊中银杏叶 | 第40-41页 |
·TLC鉴别银蓝通络软胶囊中绞股蓝 | 第41-42页 |
·HPLC法测定银蓝通络软胶囊总黄酮醇苷 | 第42-48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42-45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45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蓝通络软胶囊绞股蓝总皂苷 | 第48-53页 |
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| 第48-49页 |
·阴性对照 | 第49页 |
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50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54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