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6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1.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9-10页 |
2.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0-12页 |
3. 综合评价 | 第12-13页 |
(三)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(四)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1.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 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二、可持续性生计DFID模型概述 | 第16-25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1. 农民 | 第16页 |
2. 失地农民 | 第16-17页 |
3. 可持续性生计 | 第17页 |
(二) DFID模型的提出与应用 | 第17-19页 |
(三) DFID模型的具体内容 | 第19-25页 |
1. 人力资本(H)及其获取途径 | 第19-20页 |
2. 社会资本(S)及其获取途径 | 第20-22页 |
3. 物质资本(P)及其获取途径 | 第22-23页 |
4. 金融资本(资金资本)(F)及其获取途径 | 第23-24页 |
5. 自然资本(N)及其获取途径 | 第24-25页 |
三、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| 第25-31页 |
(一) 文昌航天城建设情况 | 第25-27页 |
1. 发射场建设情况 | 第25-26页 |
2. 航天主题公园建设情况 | 第26页 |
3. 安置区建设情况 | 第26-27页 |
(二) 文昌航天城土地征用情况 | 第27页 |
1. 发射场项目的土地征用情况 | 第27页 |
2. 航天主题公园项目的土地征用情况 | 第27页 |
3. 安置区项目的土地征用情况 | 第27页 |
(三)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安置情况 | 第27-29页 |
1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的性质 | 第28页 |
2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安置情况 | 第28-29页 |
(四)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的意义 | 第29-31页 |
1. 国家安全 | 第29页 |
2. 社会和谐 | 第29页 |
3. 失地农民安居乐业 | 第29-31页 |
四、基于DFID模型的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现状分析 | 第31-40页 |
(一) 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 | 第31-33页 |
1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情况 | 第31页 |
2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31-33页 |
(二) 金融资本的角度分析 | 第33-34页 |
1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金融资本情况 | 第33-34页 |
2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金融资本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34页 |
(三) 自然资本的角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1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自然资本情况 | 第34-35页 |
2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自然资本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35页 |
(四) 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 | 第35-37页 |
1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社会资本情况 | 第35-36页 |
2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社会资本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36-37页 |
(五) 物质资本的角度分析 | 第37-40页 |
1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物质资本情况 | 第37-38页 |
2. 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物质资本存在问题及原因 | 第38-40页 |
五、实现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的基本对策 | 第40-46页 |
(一) 鼓励自主创业,积累人力资本 | 第40-41页 |
1. 加强教育培训,深化人力资本的积累 | 第40页 |
2. 拓宽就业渠道,鼓励自主就业 | 第40-41页 |
(二) 加大货币补偿,积累金融资本 | 第41-42页 |
1. 提高失地农民货币补偿标准 | 第41页 |
2. 完善金融服务,降低金融风险 | 第41-42页 |
(三) 完善留地安置,积累自然资本 | 第42-43页 |
(四) 适应城市生活,积累社会资本 | 第43-44页 |
1. 社区重建中提高意识型社会资本积累 | 第43页 |
2. 引导失地农民接触更多的组织和机构 | 第43-44页 |
(五) 加强软硬建设,积累物质资本 | 第44-46页 |
1.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保障生计基础 | 第44页 |
2. 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 | 第44-46页 |
六、总结与展望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